文 | 乔伊
当我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让AMG EQS 53 4MATIC+弹射起步的一瞬间,仿佛身体与灵魂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剥离。
周边的景物飞快地倒退,眼睛能够感知一切,却又无法第一时间介入身体以快速进行操作。我无法感知用了多久时间,才让灵魂追上了这辆飞速疾驰的车。我所知道的是,3.5秒的0-100km/h的官方标准加速时间,被我跑出了3.8秒+。
这并非是性能指数的虚标(毕竟有人跑出了比官方更低的数据),只是在不久前刚体验了保时捷911 Targa弹射起步的我,在面对电动奔驰AMG时,刻意进行了保留(当然,也可能是我超过100公斤的过载体重,对速度产生了拖累)。毕竟我预料到了,当传动效率远超机械变速箱的电机,开启全力狂奔模式时,我恐怕会无法驾驭。
毫无疑问,这是对电动车远超燃油车性能的了解,也是对AMG电动化的认可。毕竟,用脚趾头想也会知道,当电动与AMG放在一起,所产生的洪荒之力,必然不是带来惊喜,就是带来惊吓。
但不论带来什么,强大是唯一可以准确将之描述出来的关键词。
当然,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电动车不论是走续航路线、还是智能路线,又或者走合家欢奶爸路线,性能一定是它们产品特性中一个极重要的拼图。因而,在内燃机时代作为汽车性能重要代表图腾的AMG,如何在这个时代讨到便宜,决定了它的未来走向。
先出大尺寸,其实是传统
奔驰先搞一台EQS 53 4MATIC+这样车身超过五米,带着“S”标的AMG电动车出来,其实对此,我是带有一些疑惑的。
按照绝大多数人对于性能的理解。马力可以解决几乎一切问题,而尺寸则关乎操控性能。显然,在电动车时代,马力的问题已完全无需担心。这里的马力,已不再是指测功机上跑出的数据,而是真正在大大降低机械传动损耗后,体现在车轮上的马力(AMG EQS 53拥有舒适、运动、运动+,以及“弹射模式”四种动力模式, 最大功率分别为400千瓦、440千瓦、484千瓦以及560千瓦)。
但问题是,你依然需要有些担心的点。这些点出现在2.7吨的车身上。它将多大程度地抵抗住前冲的力?同样的,更大尺寸的车身,是否足够灵活,在惯性淹没你的操控前,让你真切地获得这辆车的操作主动权。
但如果你了解AMG的历史,似乎这样的担心又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在1971年,于斯帕24小时耐力赛上一鸣惊人,成为一代传奇经典的“红猪”——300 SEL 6.8 AMG,就是以全尺寸的车身,为AMG这块闪耀了55年的金字招牌,贴上第一片金箔的。
但强悍的动力性能,其实并非“红猪”的全部。除了对发动机的改造与调校能力之外,取得这样优异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在于AMG的两位创始人,对于驾驶、尤其是激烈驾驶的独到认知。在依然有木饰、依然有真皮座椅的“红猪”车底,更强的避震支撑、更精准的转向指向性,更紧凑坚实的底盘整体性,都为激烈驾驶增光添彩了。
而如今,随着AMG在性能领域的不断浸淫,随着科技的不断加入,AMG EQS 53 4MATIC+有了更强的性能,以及更强的操控。
这样的操控,来源于4MATIC+版本上全系标配的空气悬挂,能够在提供足够舒适性的基础上,在几毫秒之内调节每个车轮的减振力度。也就是说,它不会如以往的机械液压式的悬架一样,带来持续“过硬”的体验。但当车辆需要转向时的侧向支撑时,它能够飞速调整出强有力的支撑力,为弯道带来更强表现。
这样的操控,来源于车辆±9°的后轮转向技术。这个如今已经被高端汽车大规模采用的技术,将可以在转向时以一个可变后轮作为转向圆心的支点,从而改变车辆的转向半径。
这样的半径改变应该如何描述呢?简单来说,一辆车长五米的大车,将获得如A级车般的转向半径,以及轻盈的操作体验。
简而言之,你丝毫不必担心如AMG EQS 53 4MATIC+这样的全尺寸的D级车,会带来笨重的驾驶感受。灵活、迅猛、轻盈是它在驾控上的标签。而这样的标签,来源于AMG在驾控上的传承,更结合了这个时代优秀科技的加持。
显然,AMG尽管已经踩入了电动这个全新赛道,但依然想要为你提供更为全面,更像燃油车时代的驾驶感受。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还需要这样的驾驶感受吗?
电动与驾控,其实可以走通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开始大踏步地进入了智能驾驶辅助的时代,纯粹的机械驾控乐趣则被很多人开始划归怀旧的范畴。
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厂牌、新能源汽车开始追求的,是更强的人机互动性能。他们更乐于为人们编织一个,让汽车成为机器人的,属于新时代的梦。
我不能说这些是错的,但显然又很难将之完全划为汽车发展的全部范畴。至少在目前,仍然有很多厂商更倾向于如AMG一样的,让电动车开起来更像传统能源汽车一样的未来。
它们中除了奔驰的AMG,还有以性能车起家的,以往隶属于沃尔沃的Polestar;以及,永远追求速度,永远热爱驾控的保时捷。
事实上,在AMG之前,保时捷的Taycan已经几乎被公认为将电动与驾控融合得最好的产品了。在2021年,保时捷Taycan全球已经卖出了6.1万辆,超过了其品牌灵魂911的数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电动车走操控路线,依然有市场,而且非常大。
这无疑,让奔驰的电动化之路、让奔驰AMG的电动化之路,让奔驰持续打造更像燃油性能车的电动化之路,更平添了一份底气。
这份底气,来源于55年之间,AMG对于性能,对于赛道的无比热爱之情。更源于,一切只是开始的汽车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中,Taycan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但若说它是巅峰,则真的言之过早。毕竟,如果真的要将电动化之路走下去,可拓展的技术,可开发的性能,依然有很大的余地与发挥空间。
而奔驰、AMG则在这条路上,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除了AMG EQS 53 4MATIC+之外,今年2月奔驰更已经以产品集团化的方式,推出了AMG EQE 53 4MATIC+及AMG EQE 43 4MATIC。
毫无疑问,产品的矩阵已经形成,让AMG EQS 53 4MATIC+做个标杆,就已经可以推出能让更广泛市场接受的AMG电动化产品了。显然,这与目前仍然在全力铺展电动民用产品的宝马(按照计划是在2030年M将全面实现电动化);以及,电动产品体系依然没有搭建完整,性能仍靠S和RS系列支撑的奥迪相比,要走得更为靠前。
这样的靠前,可以赢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知道,新时代的品牌力,需要重新构建;用户的心智,需要重新占领。
如果说,电动化产品的不断推出,似乎从表面上来看,代表了诞生55年的AMG的一次转型。当我们剖开AMG的内核,追求性能,追求极致速度与驾控体验的核心精神,并没有变。
如果说,一骑绝尘的AMG EQS 53 4MATIC+,载着我的身体一路向前,是为了追赶时代奔腾不止的步伐。那么,也许当我们在高速前进着的车上抽空回望,可能会发现Hans Werner Aufrecht和Eberhard Melcher,一直站在AMG出发的原点上向前张望、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