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嗷嗷胡
率先告别了燃油车,比亚迪的动力选择反而变多了。当三大动力版图的最后一块DM-p到齐,今后走进比亚迪4S门店,你首先需要做一道选择题:EV(纯电)?DM-i?还是DM-p?
比亚迪给DM-p赋予了一个霸气外露的名字,王者混动。
从去年到今年,凭借着国内首个大规模量产、且落地产品最合理的DHT混动技术DM-i,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用“赢麻了(褒)”来形容毫不为过。趁着DM-i的“王气”,比亚迪拿出了混动两条腿走路的第二条腿,DM-p。
事实上,DM-p和DM-i并举,是比亚迪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说过的。这里的“p”代表着powerful性能,顾名思义,DM-i是比亚迪偏向低能耗的“亲民”之作,而DM-p则是为了凭高性能称王。
所以DM-i先行,大块蛋糕不能留给别人抢走先机;而DM-p可以等等稳住阵脚,大王总是压轴才登场。
如果说DM-i是比亚迪另起炉灶,外加从本田i-MMD取了取经,面向普罗大众的经济型或者说平衡型混动系统。那么DM-p,才是比亚迪大名鼎鼎的“DM”系列之直系传承,说DM-p才是当初DM的“亲儿子”不过分。
仅仅从系统组成,DM-p同样搭载混动专用的1.5T骁云高效内燃机、EHS电混系统、混动专用刀片电池。和DM-i的主要区别,一是后桥多了三合一电驱——这是高性能混动的常见配置,二是只提供大容量电池组,支持纯电续航在200km级别。
不过,这次唐DM-i也同步加推了252km的超长续航版。
真正的本质不同在内核,和DM-i上EHS的P1+P3双电机不同,DM-p的这个EHS虽然也叫EHS,但DM-p的EHS采用的是P0+P3双电机,外加后桥额外的P4电机组成三电机。
由于P0位置的BSG电机对于插电混动基本可忽略,而P4电机并不参与前轴和燃油动力的混合,所以你理解DM-p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P3(+P4)单电机(双电机)混动,也不能说没有道理。DM-p才是大家最熟悉的比亚迪DM双模混动的后继。
DM-i上P0+P3结构,使其能通过离合器的分离,在多数工况实现类似增程的串联驱动模式,从而实现城区复杂环境中的低油耗,即便馈电状态下也能发挥出省油效能。而这正是此类混动(DHT)在2021年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敝号此前已经唠过很多次。
DM-p则接过了当年“DM双模混动”的衣钵,P3+P4的双电机结构不变(暂且忽略P0),内燃机变成了新一代骁云混动发动机,电池组当然换上了刀片电芯。虽然整体结构原理没变,但各方面都鸟枪换炮,用上比亚迪最好家当。
结果也是对得起这个“p”后缀,率先采用DM-p混动的唐DM-p和汉DM-p,分别获得了452kW和460kW的惊人动力,0-100km/h加速时间更是拳打法拉利、脚踢保时捷的4.3秒和3.7秒。
当初比亚迪在DM车型后面骄傲地贴着“542”,其中的5代表着5秒内破百,而今天汉DM-p已经能跑进4秒以内,据说这两款车的尾标也确实都有“4.3s”和“3.7s”标识,革命老传统不容落下。
曾记否,到纽北刷圈,屠马宰牛?
当然,复出不能是为了玩梗,DM-p相对于将近十年前的DM(其实是二代DM),全方面的进化是必然的。除了继承DM“542”的荣光,DM-p凭借高效率的骁云混动发动机,还实现了接近DM-i的低油耗表现,尤其是馈电油耗。
唐DM-p和汉DM-p作为旗舰SUV/轿车,并且拥有4秒左右破百加速的高性能,官方的NEDC工况馈电油耗分别只有6.5L和5.2L。相对于理论上“越堵越省”的DM-i,DM-p或许在拥堵路况会有所上浮,不过这样的NEDC油耗也已经颇有进步。
除了性能,DM-p还强调了电动四驱所带来的脱困能力和高安全性。在比亚迪看来,电机的高响应速度使得DM-p的脱困能力要远强于传统的机械四驱。得益于电机旋变传感器的高精度,DM-p能比机械四驱更敏捷地调节动力分配。
45.8kWh大容量刀片电池组,可以提供大约200km级别的纯电续航。顺应新时代的变化,DM-p还加入了传统插混车型不太care的直流快充,据说媒体实测的充电功率达到了99kW,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30%-80%充电。对于此类大电池长续航的PHEV,直流快充是保证使用体验的重要加成。
去年河南暴雨中一度登上热搜,而颇受好评的比亚迪外部供电功能,在DM-p上将功率从原来的约3kW提高到了6kW。另外DM-p还首次在PHEV上应用了热泵系统,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也会加快冬天暖机的效率。
DM-p是一次P3架构混动的“文艺复兴”,但这并不意味着DM-i为典型代表的P1+P3路线DHT混动有所动摇。从单挡位的DM-i到三挡位的雷神Hi·X,P1+P3 DHT依然是目前最适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在性能与能耗之间平衡最佳、最照顾馈电油耗的混动路线。
正如“王者混动”这个名字,DM-p也显然不是为了所有人而生,更不是与DM-i地位平齐。装备DM-p的比亚迪唐售价来到了29.28万元起步,提升比亚迪混动序列的价格天花板,才是DM-p的“王者”任务。
现在倒回去看,当初大行其道的P2、P3单电机插混之所以多年不受待见,也并不是因为这一路线本身有什么技术缺陷,而是它们本来就不适合柴米油盐的普通群众:性能极高、油耗极低,但严重依赖于充足的电量。它们更适合用来打造性能机器,而不是去接娃买菜。
DM-i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它成了全民爆款。而DM-p则回到了它应该有的位置上,然后试着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