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马汽车集团公布了2017年2月份产品产销快报,并声明“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然而,现实往往骨感且残酷,海马汽车滑铁卢式的销量,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再翻看其1月份的销量数据,就会发现海马的惨淡销量并非偶然:
可以说,唯一拿得出手的MPV虽然涨势微现,但在国内十大MPV品牌已经占领了90%以上市场份额的当下,海马汽车可寻觅的份额也几乎被瓜分完毕,机会渺茫。牛仔随后致电海马汽车市场部门询问其2017年产品规划,对方表示:“2017年将推出福美来轿车和七座两版改款,尚未有其他新品推出的计划。”精兵不强,后续乏力,海马要如何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呢?围观群众不禁怅然:后景柱时代的海马汽车,到底怎么了?
早在2006年,海南马自达(海马汽车)就失去了马自达的合资背书,痛定思痛,一心谋求自主品牌转型之路,11年过去了,这个曾经挂名一汽旗下,用普力马和福美来赢得消费者驻足的品牌,自主之路为啥子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难?
销量持续跌破纪录,股东10年不分红
海马汽车一贯特立独行,当其他自主品牌车企忙着做营销方案、打通各渠道关系、为各款新车的上市造势时,海马汽车从不“入世”,经常被看成是“边缘化”的存在。然而,当我们认为海马汽车是秉持着工匠精神在全心研发新产品时,各色负面新闻却接踵而来。
2014年,海马汽车因为3.15晚会曝光其“油耗造假”倍受关注,在众多舆论包围中,始终“拒绝回应”的海马随后临时停牌,出具各类佐证自身清白的资料。虽然油耗造假是车企常年在河边走必然要经历的“湿鞋”过程,但与后来的三菱和大众的危机公关能力相比,海马显然不谙此道。
因此在2014这一年,海马汽车的销量虽然达到了180870,年度报告中显示的利润总额却为-48.77%,净利润更是达到了-52.14%。2015年,海马汽车销售180678辆,但净利润又下降了24%。2016年销量超过了15000辆,公布了前三季报的-35.13%、-9.57%、88.84%后,截至目前,其2016年报尚未对外公布。
可以说,自主之路辗转了十多年,海马汽车在销量和利润上却都让人提不起兴致。
销量方面,早在与马自达分手后的2007年,海马福美来就已经全年销量突破11万,总销量突破13万,那么在走了11年自主之路后,在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纷纷冲击百万时,海马汽车的销量为何逆水行舟呢?
而在利润方面,连年的亏损让股东们也分红无望,各类声讨也真假难辨:“海马汽车的公司章程规定,海马汽车要分红必须得控股股东净利润2000万以上……”;“2008年以来是没有分红,只是2007年之前有过分红”。
不仅如此,虽然无力向股东分红的亏损公司比比皆是,但向海马汽车相比汽车行业平均资产情况显然已经十分危险。从下表中可看出,海马汽车净资产高、利润低、市值低、市盈率高,不良状态已经初见端倪。
产品更新乏力,明星车型此消彼长
自从踏上自主品牌之路后,海马汽车推出过几款明星产品。但怪就怪在,自己当作杀手锏的产品,总是在外面砸不出响儿来。
2006年9月,挂自主品牌海马标的福美来2代上市,一年的时间就将销量突破了9万余辆,占到福美来总销量的四分之一,2007年,第40万辆福美来下线,诉说着这一品牌走过的辉煌。然而当第四代福来美遇到了竞争对手长安逸动和吉利新帝豪后,就消失在了同级别车型的光辉背后。
王牌产品M3,刚刚上市,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一时间成为6万元自主中级车销量冠军,但市场表现却虎头蛇尾,2014年全年销售48875台,2015年31482台,2016年全年销售33000台,势如破竹的架势草草收尾。
2015年,海马汽车的几款在售车型:轿车——M3、福美来、丘比特、M6、M8、海马王子;SUV——S5、S7;MPV——普力马,然而,只有M8、S5实现了一定的增长,海马王子维持平平,其他产品的销量全部大幅度下跌。
其中,为了热捧S5,一向低调宣传、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海马请了吴莫愁代言,但销量却没有迎来突破。2015年销售65226台,只相当于其竞品长安CS75、传祺GS4销量的零头儿,就连备受质疑的众泰T600都销售了126121辆。2016年全年海马S5的销量突破10万辆,达到102607辆,完成了小幅度逆袭,但2017年1月份,S5销量10455,同比下降30.57%。
就这样,产品创新特色不足、同级车中缺乏竞争力、明星车型后劲不够都是海马汽车的软肋。
可以说,海马汽车纵横江湖近30年,仍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销量低—利润少—研发投入欠缺—产品创新性低—销量低成为了恶性循环,加之其从不擅长品牌营销和售后维护,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新晋造车企业“虎视眈眈”的当下,海马汽车已经在赛道上后力不足。
资本游戏中的一环,自主之心无处安放
然而,在海马汽车不断被冲击到N线的过程中,海马汽车集团的高层却鲜少直面和应对,反而将精力都放在了组织架构的大换血热潮中。
2013年,1988年就加入海马、2004年末出任海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景柱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随后,秦全权出任公司董事长;然而在2016年4月,海马汽车董事会审议通过决议,同意改聘执行总裁孙忠春为公司总裁,而秦全权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到了8月份,包括董事长秦全权在内的4名董事提出辞职。与此同时,海马汽车董事会推举郭振甫等5人为董事候选人。
不过,虽然高层持续变动,纷繁复杂,但景柱作为海马汽车灵魂人物的本质始终未变。
这位演绎了农村娃变身富豪发家史的海马掌门人,20多年来甚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寥寥,甚至连新车上市会也极少参加,虽然他曾与一汽、马自达长期博弈,带领海马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但事实上,景柱执掌的“海马集团”,始终都是汽车、地产、金融三大产业并行发展,海马汽车只是景柱构建自主品牌的一个分支。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何在景柱请辞的前夕,为何会有上海海马投资瞬间吸收合并海南汽车、间接持有海马汽车4.74亿股,将海南汽车解散并注销等一系列动作,因为无论是海马汽车,还是海南汽车、海马投资,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景柱,而虽然辞去海马汽车董事长一职,但景柱仍然是海马汽车的实际掌门人。
景柱曾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但没有自主,就没有中国的未来,自主品牌任重而道远。”然而,在扶持了25年海马汽车之后,景柱毅然卸下管理担子,转而投向海马集团其他产业的开拓以后,到底给海马汽车留下了什么?海马汽车到底能靠什么支撑民族心与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