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天籁在华18周年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那就像是一道金光闪闪的加冕之径:早在2004年刚出道的时候,天籁就凭借质感极高的桃木内饰、经典舒适的大沙发及冠绝同级的VQ35 V6发动机,刷新了中国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到了2011年,天籁更凭借其高端形象,以王者降临之势,成功夺下了当年高档B级车的口碑及销量双冠。
将时间轴拨回2022年的今天,虽然时代一直在不断发展,但天籁却始终保持着它自身的开创和领先性,秉承东风日产“人·车·生活”的初心愿景,在承担代步工具属性的同时,还凭借各种科技配置为驾乘人员带来高级、舒适的出行体验。
举个例子,在大众对于B级轿车的评判标准中:如果说外观阐释了一辆车的个性,配置代表它的品位,那声音一定能反映出这辆车的内涵。而当各大厂家仍从主观感受去评判一辆车的静谧性时,东风日产天籁又再一次地引领了潮流——用量化的数据来评价车辆的舒适性。
在4月16日世界噪音日前夕,东风日产天籁荣膺中汽研华诚认证的“静谧之星”认证证书,该认证标准及严苛性远高于国家标准,而天籁也是该认证项目中首款通过的合资B级轿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天籁此次参与试验的具体车型,还是2021款天籁2.0L XL舒适版——官方指导价18.78万的次低配版本。
具体到实际的测试数据上:天籁的隔音量单点降噪系数,为驾驶员外耳测点系数3090、副驾外耳测点系数3094,均高于3000即为A级的最高评级标准;而噪声传递函数单点敏感度方面,天籁在权重最高、最重要的前机舱测点系数为3061,排气管口测点系数为3094,也全部优于最高评级标准。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东风日产工程师的用心和坚持。在前档风玻璃和侧门窗处,天籁全系均采用了高强度的双层隔音玻璃,通过三层挤压技术,高分子PVB薄膜夹层有效吸收噪音,减少外部环境对座舱的影响。
另外,天籁还在车辆顶部、底部、前围等车身多处加注了双重吸隔音材料,并对易发生振动的钣金件也增加了阻尼垫来抑制振动,其所选用的材质均为日产品牌之最。
除了这些不惜成本的物理隔音,在主动隔音方面,天籁还搭载了ATR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以及ANC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前者在发动机舱内通过电子单元监控发动机的振动,并对振动的频率生成反向振动,阻止发动机噪音和振动通过副车架传递至车内;后者则通过车内麦克风实时侦测发动机与环境噪音,并通过扬声器发射同频率反向声波来抑制噪音。两者相结合,让噪声源在传达到驾乘人员耳朵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将隔音降噪的效果做到极致。
当然,天籁身上的高级感,不止于可量化的静。除了东风日产“祖传”的整车静谧性秘方,天籁还在其他方面为提升整个高级感做出了很大努力:
在使用频率最高的音响系统上,天籁就联手顶级音响品牌BOSE,倾力打造出了一套殿堂级的9扬声器车载音响系统。而且现款天籁的Nissan Connect还支持网联功能、OTA等先进技术,驾乘人员仅需一句语音指令,即可连同殿堂级的BOSE音响一起,控制车机的在线导航、在线音乐、空调等一切必备功能,带来更高级的出行体验。
除此之外,天籁搭载了ProPILOT超智驾与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其中包含了多种实用功能,可实现高速、低速与短途、长途各种路况的预警与辅助。最直接一点,那就是在行人、电动车多的地方,当遇到危险时,天籁能够及时预警甚至辅助制动,主动应对各种让人措手不及的危急情况。
有了这么多智能安全科技的加持,也让每一位天籁车主的用车从“被动”变成“主动”,舒缓了大家在拥堵路况下的出行压力。
放在群雄并立的B级车市场,其实天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造车理念,一直很简单,也很纯粹——一如2004年横空出世的第四代天籁,18年过去了,天籁依旧在向我们传达着一种源自“静谧+舒适”的高级感,而这也正是天籁一直传承下来的核心竞争力。
毫无疑问,天籁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