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资讯】“任何一次人工接管的出现,均意味着潜在的自动驾驶事故。”
近日,在2022汽车测评国际峰会暨C-NCAP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要真正在智能网联汽车里面应用,并形成一个大的智慧出行系统,还有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突破。”
一方面,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自动驾驶的智能性尚存在很大不足,无法对复杂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李克强院士表示,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对红绿灯的环境感知准确率已达到95%,行人感知准确率90%(动态环境下约80%),车辆感知准确率98%,尽管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未达到绝对的准确,其决策智能性远低于人类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
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代电子信息终端,它同时将面临黑客从传感器、操作系统、车联网等途径的攻击,其信息安全性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自动驾驶定级标准应当‘适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也提出,应当在追求“零死亡”的基础上,对于能够做到比一名熟练、谨慎的驾驶员更安全,但有小概率残余事故风险的车辆给予认可和认证。如果相关准入标准过于追求100%“0事故”,可能将影响智能汽车的乘车体验以及交通路况,限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当前L3级自动驾驶产品即将进入市场的关键时点,为了便于消费者清晰了解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在能力范围和使用边界上的区别,引导消费者正确、理性、安全地选车用车,推出并实施自动驾驶车辆测评规程势在必行”,中汽中心智能网联测评首席专家秦孔建在介绍面向用户的自动驾驶测评体系时说道。
面对当前市场发展加速,中汽中心基于C-NCAP主动安全、CCRT辅助驾驶的测评经验,以及自身领先完善的自动驾驶测试能力,研究制定了自动驾驶测评规程草案,目前正在规程研究行业工作组大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开展验证工作。
同时,在本次论坛上,中汽中心也发布《中国汽车测评蓝皮书》及《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前者全面呈现C-NCAP及CCRT两大测评项目在2018年至2021年度的整体结果,并对汽车安全等性能的阶段性趋势进行了总结阐述。
其中,蓝皮书CCRT部分展现了84款基于CCRT2018版测评车型的驾驶性、舒适性、造型及品质、经济性、故障率等个方面的技术趋势特征。
据分析显示:测评车型综合性能CCRT得分稳步提升,自主品牌趋势更明显;使用中国工况并包含了高温开空调场景后,CCRT中国工况油耗与用户实际油耗非常接近,可以有效表征车型实际油耗水平;空调是影响油耗不容忽视的因素,开启后平均增加28.7%油耗;常温下,车内污染物“五苯三醛”达标率高,但高温条件下车内“五苯三醛”浓度成倍提升;燃油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电磁辐射水平无明显差异。
纵观4年测评数据,5大趋势引人瞩目:中国品牌不断追赶与超越,与合资品牌的差距逐步缩小;新能源汽车具备“先天”优势,主动安全性能表现亮眼;无论轿车还是SUV,同类型的“大车”比“小车”更安全;车外行人保护性能提升还面临诸多挑战,主动机罩十分有效;AEB技术逐渐成熟,配置率已有明显提升。
《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则是响应消费者需求,在C-NCAP和CCRT体系框架下,综合考虑微型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开发设计难点及消费者关切问题。主要包括,碰撞安全、使用安全和续航充电三个版块。
此外,在本次C-NCAP年会上,中汽中心发布“C-NCAP路线图(2022-2028)”,以及“适合中国的侧面碰撞移动可变形壁障(SC-MBD)”。
根据行动计划,中汽中心通过路线图的形式将测评规程的研究过程前置,给行业预留更充分的研究论证和规划设计时间。此次发布的C-NCAP路线图(2022-2028)主要为C-NCAP 2025年版规程的修订提供方向性支撑,也为C-NCAP 2028年版规程的研究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