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无形而又澎湃。
1994年,还在一汽-大众任职的尹同跃作为组长带队来到大众汽车总部狼堡参加一次培训。看到满大街的外国品牌,他心中就萌发了一个种子,“要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并把它“开到外国的大街上”。27年后的2021年,尹同跃建立的奇瑞汽车已经出口到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同比增长136%,达269,154辆,连续19年问鼎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引领中国汽车加速走向海外……
一系列成绩背后难道只是数字?显然不是。
1997年,奇瑞汽车成立。在很多的人想象中,先站稳中国市场的脚跟,再谋求国际市场才是中国汽车该走的路,但显然奇瑞没走寻常路。4年之后,这个初出茅庐又偏居芜湖的汽车公司就踏上了出海之路。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的大门开始向外敞开,一批保守派疾呼“狼来了”。没想到的是,奇瑞不但没有选择保守中国市场,而是主动出击,打到敌人的后方。当年10月,奇瑞的首批10辆风云轿车出口叙利亚,正式拉开奇瑞“走出去”的序幕,促使奇瑞成为我国最早探路国际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
当然,出征海外,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坦言,在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很多国家都设置严苛的技术壁垒,这也是困扰中国品牌出海的最大障碍。而奇瑞汽车选择依靠技术来打硬仗,而非价格来“投机”。因为尹同跃从一开始就知道,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只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技术奇瑞”的标签也被深深印在了消费者认知里。
如果说“要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是尹同跃的汽车梦,那么“让中国汽车开到国外的大街上”让奇瑞汽车一诞生就流淌了国际化的血液。
为了能让更多的奇瑞汽车开到国外的大街上,奇瑞把“技术”当做了敲门砖,而且不惜成本也要打破技术的壁垒。这种对技术的执著、对中国品牌走向海外的梦想是奇瑞汽车国际化基因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在整个技术创新历程里,奇瑞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7%用于自主研发。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平台开发,从传统汽车技术到新能源、智能网联、软件、芯片等“新四化”技术,奇瑞打破了一项项曾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壁垒。
奇瑞龙山试验中心
为了掌握关键技术,奇瑞不惜再高的成本也要投。以奇瑞龙山试验中心为例,这是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里面的跑道长度在当年是全亚洲第一,也是国内率先能够完成每15°角度碰撞测试,能够真实模拟实际交通事故的碰撞试验室,不仅能满足国标、还能满足美标、欧标等法规试验要求。
不难想象,如果是一家只追求短平快、追逐短期销量数字的企业,是不会舍得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聚焦技术。而支撑这些技术投入的背后,是奇瑞汽车本身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战略的体现,正如当年“让中国汽车开到国外的大街上”一样,奇瑞成立背后,就已经种下了“国际化”种子,并且伴随奇瑞的成长,这个“基因”越来越强大。
奇瑞龙山试验中心悬挂着80多面不同国家的国旗,每一面国旗代表着奇瑞汽车出口的全球市场。尹同跃用20年时间,让奇瑞汽车走在了80多个国家的大街上。
奇瑞龙山试验中心
不过,这个全球化的背后,更是奇瑞汽车对当地市场、用户,甚至社会责任的深入“本地化”。
“一个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只是拥有了生存的基础。”尹同跃表示,“只有建立可持续创新的保障机制,才能在国外消费者心中生根发芽”。而这,就需要对当地市场深度的观察和持续创新。
在中南美洲,山地众多,地势起伏比较大,所以当地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这就导致当地用户停车的时候都是倒停,这对发动机的扭矩要求特别高,所以奇瑞的技术人员针对特殊场景做了很大的改进;在中东地区,因为当地人每周都要做礼拜,而这些地区又是常年高温,长时间的怠速对发动机造成很大的负荷,所以技术人员在发动机的参数上做了调整……
除了产品层面针对性的研发,奇瑞还针对不同市场的用户特点来运维。
过去几年,奇瑞在俄罗斯市场增长了15倍,平均售价翻了一番。背后是“不停想尽办法去理解他们,懂他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介绍,仅在2021年,奇瑞就在当地开展了3000多次面对面的客户沟通,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了解他们对奇瑞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以及他们的建议。
俄罗斯市场奇瑞汽车用户活动
通过大量调研,奇瑞了解到俄罗斯消费者特别喜欢开车出去旅游或钓鱼。基于这些客户喜好,他们快速与当地奇瑞车友俱乐部取得联系,共同举办各种各样的自驾旅游、烧烤和钓鱼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也影响到了很多其他消费者。据了解,奇瑞老客户换购新车比重达到了40%,在新车购买中有20%的客户来自于朋友的转介绍。这些数据在过去,可能都是不可想象的。
可见,“走出去”仅仅是一个表象,而真正走进当地的消费者才是考验一个品牌能否立足的根本。截至目前,奇瑞在全球建立了包括芜湖总部、上海、欧洲、北美、中东以及巴西在内的全球研发基地布局,建立了10个海外工厂、1500余家经销商和服务网点。
奇瑞汽车海外抗疫
不仅如此,依靠技术、品质打市场的奇瑞,也没有忘记做好一名“国际企业公民”,疫情期间,奇瑞主动向其他合作伙伴累计捐赠了360余万件防疫物资来支援抗击疫情。尹同跃一直在告诫国际团队,海外做企业,不仅仅是做销售,更多的是要承担当地的社会责任。比如在2012年智利大地震、2017年秘鲁洪灾等自然灾害面前,都可以看到奇瑞携手合作伙伴第一时间进行支援的身影。
这种行动自然也获了良好的口碑。在《2020年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一带一路版》中奇瑞以第九名的成绩跻身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榜单!同时奇瑞在汽车行业里排名第一。
所以,奇瑞的全球化本质上又是一种“本土化”。
2001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中国鼓励对外投资政策形成的标志。也是在这一年,奇瑞开启了出海之路。
20年后的2021年,奇瑞集团已累计出口近27万辆。截至目前,奇瑞海外用户累计突破195万,奇瑞集团累计拥有全球用户突破1000万。
不仅如此,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海东观察,中国品牌汽车的出口已经具备了在全球竞争的能力。近几年,中国品牌汽车无论从外观、质量、可靠性、智能网联配置、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出口产品的价格也不低于外资品牌,有些车型和丰田、现代直接竞争。
尹同跃就告诉我们,奇瑞汽车在海外的价格定的比国内要高得多,而且有时候还会高于很多老牌的企业。这背后不仅有技术支撑,更代表了中国品牌的一种自信。
如果你仅仅看到销量增长的数字,那么就“格局小了”。
尹同跃表示,奇瑞的海外布局是紧跟国家战略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对中国企业整个国际化战略,特别是海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载体。2013年,奇瑞就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乌克兰、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加大布局,为沿线国家带去了奇瑞的技术、奇瑞的服务,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深耕,奇瑞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拉美、中东等市场,奇瑞的产品已经可以和韩系、日系、德系产品直接竞争,奇瑞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越来越高。
从左到右: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认为,放眼世界,征战全球,奇瑞从最初就有这一颗航海梦。常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不单单是作为一家企业的一把手的眼界,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共同的梦想。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与外资正面较量。2022年,中国汽车合资股比将完全放开,中国市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市场”。幸运的是,奇瑞已经在全球化路上走了20年,拼杀了20年,奇瑞的“出海梦”也一步步行进了20年。站在新起点上,奇瑞有实力去逐梦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