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鐵西區的李子
智己L7两天前在上海临港工厂下线。这个车可太有意思了,它准备了两篇官方新闻稿:看第一篇新闻稿,你会以为这是一款豪华品牌燃油车,它讲的是麋鹿测试(官方数据称速度达到80km/h以上)、底盘调校(官方称来自威廉姆斯车队前瞻工程团队)、车内环境(无异味),还有造型;看第二篇新闻稿,你会以为这是一台新造车公司的EV,它在讲数据、人机交互、AI、OTA、域……
年初上汽正式发布智己,宣布要做高端EV品牌的时候,我还天真地以为ta们所说的高端是指20-30万市场的仿真高端。因此当L7公布预售价是40.88万,其实才真正意识到,ta们要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端,也就是豪华品牌。
上汽做豪华EV品牌是双重探险,豪华和EV都是比较新鲜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一看,发两篇通稿就很合理了,毕竟要说服的也是豪华和EV两个市场的用户。
相比外观,L7内饰的惊艳程度更高,科技感与高级腔调同时拉满
5系、E级、A6的入门价格都在40万出头。同为中大型车的L7制定40.88万的预售价,是和BBA直接硬碰硬的姿态。这是本土传统品牌从没有过的高调姿态,以往ta们对标合资品牌同级别车型都要便宜好几万,哪怕领克和WEY这样的高端品牌也要比同级合资品牌便宜一块,不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然而到了EV市场,本土品牌支棱得很突然。且不说现在还只有预售价的L7,再看看蔚来ET7,指导价44.80万起步,比BBA里起步价最高的E级还高出接近1万。
好巧不巧,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地域话题这阀门一开就不那么容易关上,接着再说点。
但是要说豪华汽车,北方难得地压南方一头,BBA落户中国全在北方,尤其东北那是相当争气,宝马在沈阳,奥迪在吉林。南方虽然也有了上汽奥迪,只是现在还只有两款车。
如果按照上汽奥迪这种BBA第二家合资子公司的传统打法,如今的状况只怕一时半会不会有太大改变——虽然政府刚刚取消了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毕竟上汽奥迪这几年的情况我们都看到了。
倒是在EV这个未来市场里,意外地出现了更好的机会。BBA对待EV的态度有目共睹,虽然并不保守,却也没法真正倾囊而出,因此给了EV品牌很大的机会,蔚来ES6+EC6月均销量合计有大几千,Model Y近三个月销量甚至稳定在两三万,已经超过BBA同级车型的销量。
如今的EV市场已经乐观到了这样一种程度,那个两年前最惨的人如今侃侃而谈,不理解现在还有人不买EV买燃油车。再看本土EV市场渗透率的快速上涨,燃油车已经彻底远离聚光灯的媒体环境,豪华汽车市场的秩序远没有想象中稳固。智己和蔚来肯定没指望能像特斯拉那般摧枯拉朽地屠榜,当个贪吃蛇就行,吃着吃着,没准哪天就占满屏幕了。
再考虑到特斯拉中国工厂也在上海,北方的豪华品牌强势地位大概的确是风雨飘摇了。甚至可能被上海这一座城市KO……
同在上海,蔚来在计划的事情,上汽先给办了。
今年10月底,上汽投资推出“飞凡”汽车。该品牌目前有中型SUV Marvel R与紧凑型车ER6在售,后者售价在15-20万区间,与同级别的小鹏P5价格基本重叠。换句话说,飞凡品牌的定位,其实就是主流合资品牌大众、丰田的级别。
飞凡打主流市场,智己打豪华市场,两者分工明确,互不干扰。
单论高端腔调,
很巧合的是,两家上海车企——虽然一个传统、一个新势力——蔚来和
值得一说的是,蔚来从诞生到现在,7年时间决定好的
最后的悬念是,今后还有主流品牌与豪华品牌的划分吗?
这个问题听上去很荒诞,但是观察特斯拉从诞生至今品牌定位的多次变化就会发现,整个汽车市场的品牌级别划分已经开始被它搅乱了。
特斯拉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是把它当做豪华品牌来看的。Model S和Model X都是百万级别,等到Model 3上市,与3系、C级、A4L相近的价格坐实了其豪华品牌的定位,还引起了一轮定位“从高到低,降维打击”的讨论。之后伴随Model 3
但那只是汽车行业内部人士的认知。而且即便是行业内人士,大家也普遍存在着特斯拉虽然价格接近大众,但就是和BBA一样高级的心理暗示。而在汽车行业之外呢?这几年汽车品牌流行在商超开设体验店,而一些相对高端的购物中心自然很愿意欢迎特斯拉入驻,蔚小理也没问题,但是面对传统主流合资品牌的时候,却会认为其“不够高级”,即便那些品牌与小鹏、理想相同,甚至还更高一些。
换句话说,在大众化消费市场,汽车品牌的定位级别其实已经开始混乱。即便Model 3的价格“只有”二十几万起,但人们就是认为它和BBA平等,甚至还更高级——特斯拉成了高端豪华EV的象征。就像苹果一样,不管推出电脑、手机、耳机,只要是涉及到的领域,其产品就是高端的象征。
那么,当特斯拉腾出精力,把Model S及Model X产品线的价格也拉下来,上演下一波席卷性的市场效应时,现有的品牌级别会不会以其为标准重新划分?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小。
那将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