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UNI-K idd是打了鸡血才能有的样子?

凹凸万事屋
12-22


文 | 舒舒

经常自大认为,人只是各种起因的产物,出生与成长,希冀与恐惧,爱与信仰,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一切都不过是原子偶然聚集的结果。

点燃人类文明的火种,人人憧憬的某种英雄主义,或是流传在我们血脉里现今的思想与笃定,终究都不能永生不死。当然,这些东西想多了的结果就是容易觉得一切都过于虚无,所以日常少想这些有的没的。

但仍然因为这样看待世界与生活,所以一直偏爱有着浓厚历史沉淀的人与物,认为只有在偶然中得以诞生还能历久的,才是值得倾听与讲述的故事,这就直接导致从事汽车行业后,我经常对自主品牌及他们造的车提不起兴趣。

虽然很可能因此被喷,但这的确是早先面临的一个从业困境,那时候最经常做的事,就是边写稿边和自己说“这就是生活”。

但是上周我在珠海参加了一场UNI-K iDD的试驾,那天同车的媒体老师在做视频拍摄,我躺在车内望着前方的大海呆滞,我被长安上了一课。

长安宣布搞UNI系列的时候,私认为试水成分大过真心想走高端,因为有长城和吉利在前面打样,早早布局出WEY和领克这种新品牌,长安这么晚才带来UNI不说,发布半天就只是个产品序列,看惯了厂家们大手笔忍不住觉得长安保守了。

直到第一次看到UNI-T的实车,我才确定长安真是憋了大劲想要好好搞UNI这回事;后来UNI-K也发布了,看到两款同序列的产品车型差异化打的如此刚刚好,我也忍不住给长安汽车叫了声好。

看来有些东西,晚一些也许风景会更好也说不定,这不就避开了前辈们的踩坑经历嘛。

但就在我以为会先看到NUI-V(轿车)时,我先开上了UNI-K iDD,一辆能上绿牌的混动车。

在现在就能开上UNI-K iDD这件事上,我觉得长安真是活得太积极努力了。

前段时间我还在和朋友抱怨目前20万内可选的混动车太少,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且没买房的年轻人来说,北上广的绿牌政策是真香,但纯电动车充电和里程焦虑都是问题。

这种没多久就仿佛被车企施展了读心术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也没有比这样子洞察到市场需求,更能证明一个车企的态度了。

开上它,我才发现前面话说早了,积极都不足以形容它,这是打了鸡血才能有的样子。

你是一辆长安汽车的混动车,有必要搞出21寸大轮毂上还放个能闪瞎眼的亮橙色刹车卡钳吗,这让同级别其他车怎么玩,才能超越我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无与伦比的运动感?

而且轮胎用的还是价格不菲的马牌MAX Contact MC6系列,规格265/45 R21。

内饰继承了燃油版本的优秀设计也在情理之中,但用料怎么越来越扎实了呢?

座椅头枕到处用的都是高档麂皮绒,方向盘细节用的都是真皮和内部打孔拼皮组合设计,从下半身屁股到上半身手指再到眼睛目光所及之处,就是舒服和质感两个词。

我知道UNI-K的燃油版本就大,但是作为一辆加了电机的车,你的后排平成这个样子,2890mm超长轴距带来的后排腿部空间,是为了让我那个连他爹都还不知道在哪儿的孩子用来跳舞的吗。

有一整套主动智能安全体系配置咱也见怪不怪,什么前碰撞预警、车辆自动紧急制动、行人自动紧急制动、骑行者自动紧急制动都配齐了也很好理解,自主品牌都卷成啥样了,但作为一辆售价可能也就在20万以内的车,你有必要搭载下面这些配置吗——

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组合功能,还只知道360度就落后了,这车能实现540度超广角影像覆盖,开在路上我就没有产生过视觉盲区困扰;多媒体主动控制功能,我和副驾任意一人接打电话,系统都会自动降低多媒体音量,更有意思的是车机识别到停止接听后会自动恢复音量;视线一眼亮屏,中控屏幕处于熄屏状态的时候,我只需要注视屏幕1s就可以自动唤醒屏幕,当时惊叹一个眼神都可以识别这么准确,忘记问工程师到底是什么原理了,感觉未来男朋友可以学一下这个功能,这就是一个眼神的默契;自动感应平出式隐藏门把手,加上智能迎送宾呼吸灯光和行驶过程中64色氛围灯智能律动,仪式感直接拉满,试驾中的任何时刻真的都能带来更好的心情;后排女王按键,你没听错,是后排的,一键后排就可以操控副驾驶座椅电动前后移动,我脑补了一下这个按键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感觉只能是副驾没人的情况下,不然怎么脑补都好像容易打起来......

就在这么多离谱极致享受的同时,UNI-K iDD还有妙不可言的驾驶感受,没错,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它。

首先我们要理解iDD的含义,全称为intelligent Dual Drive,也就是智能双模式驱动,UNI-K iDD的这套插混就是由蓝鲸 1.5T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发动机最大功率126kW、最大扭矩260N·m,电动机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330N·m,电池容量30.74千瓦时,传动系统匹配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箱。

你可以有三种姿势开它,我将三种姿势都试了试。

第一种是EV模式,强制只用电动机驱动,纯电130km的续航表现的确让它有作为一辆纯电动车行驶的底气,这个模式下开起来就是动力输出不咋猛,挺线性的,拖着这么大的车也就是开起来不困难。

第二种是HEV混动模式,也是推荐用的模式,跑长途或者日常综合使用都很合适,稍微深踩油门就能感受到发动机开始参与车辆驱动,除了动力上的介入,几乎感受不到介入的过程或者低负荷时发动机发出的噪音,然后就一往无前的开就行了,至少我开下来没觉得有车不能超。

第三种是i-X模式,这是一个可以自定义的模式,也有3种固定子模式,动力澎湃、佛系长续航、露营模式,坦白说,我并不认为动力澎湃就是很容易理解的运动模式,相反,我觉得i-X模式除了能对油门输出特性作出选择,目前我应该不会用它。

对于长安来说,我觉得这个模式更多的用处是在未来将用户的驾驶需求反馈给厂家,让厂家可以通过后期OTA与用户共创更多的驾驶风格。反正前两者已经足够我日常使用了,对于i-X模式我更多的感觉是挺好玩,想到可能因为我的驾驶习惯影响到车辆后期的OTA开发,感觉上和这辆车的联系更紧密了不是吗。

作为一辆2吨重的大车,它的底盘开起来也没有任何不适,最多最多就是高速过弯时,可能还是会明显感觉到车身惯性变大,说真的,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它还拥有极为出色的一套数据,NEDC综合油耗0.8L/100km,匮电油耗低至5L/100km,综合续航里程1100km。

和我们同车的工程师是负责NVH相关事宜的,同车媒体老师对UNI-K iDD的NVH表现惊艳,他问工程师大哥,为什么以前自主品牌的车没有这样子好好搞NVH呢?

工程师大哥作为一个出来恰饭的理工男,和我们这些车圈文员交流自然小心翼翼,一时之间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还是善解人意的我接过话:“因为以前没这个条件,大家那时候还在忙着研究发动机这些硬技术,哪里有时间搞这些高端车才有空搞的东西。”

工程师大哥表示认同的同时接了一句,NVH有时候是门玄学,搞好它很贵,一场风洞试验下来就要几十万,还不说别的。

从他的表述和我体验一天下来的感受来说,我确定UNI-K iDD在NVH这门肉眼看不到的玄学上花了很多钱。

所以又回到了我最初的问题,满车可见的积极努力,长安如此费心的搞UNI-K iDD真的有意义吗?

我问工程师大哥这辆车可能会卖到多少钱,他说可能在20万左右吧,来试驾前我也差不多想到可能在这个价格区间,坦白说,这个产品力放到我们过往认知的车型上,翻倍的价格或许也买不到,但前面加上自主品牌四个字,就好像总是贵了点。

可你要问这个区间还有比它产品力更强的车吗?一时之间我还真的想不出什么

啊,我恍然大悟,长安带着UNI-K iDD如此积极的根本原因,不就是为了用绝对的产品实力,打破如我一般的人所持有的偏见吗?

铆足了劲就是干,我开始看好并期待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