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平行宇宙,已经进入到了电动化出行时代,他们那里有这样一个段子:
“听说几十年前,有一种神奇的液体,咔咔往车里一顿加,几百上千公里随便跑。”
“是啊,这加注速度咔咔的,老快了!就听说那玩意儿有点小贵”
“那可不嘛,给罐子里咔咔整满,价格够咱现在吃好几顿小烧烤了”
……
正处于燃油时代与电动化时代交叉路口的我们,属实绷不住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缺点,属实都给整明白了!要是把燃油车的长续航、快补能优点,与电动车的高行驶品质、高经济性优点给融合一下,那可不就圆满了吗?
说着说着,咋听起来越来越像丰田和本田的混动系统?实际上,在日系阵营中,前不久才登陆中国的日产e-POWER融合动力,才算是真正兼顾了燃油与电动的双重优点。
开上e-POWER,一天三顿小烧烤随便造
在城市通勤中,纯燃油车即便是发动机效率再高,它的经济性也难以比肩电动车;在长途远行时,纯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再大,其方便程度也没燃油车来得更好。
要想把双方的优势融合起来,不就是可油可电的增程式电动车吗?难道e-POWER说白了就是一套增程式技术?
对,但不完全对,可以说是比较离谱。
我们先来聊聊日产e-POWER融合动力的运行模式:它与两田混动模式不同,本田i-MMD和丰田THS都可以通过发动机直驱车轮;而日产e-POWER,发动机只是用来充电的,车轮完全由电机驱动。
另外,相比于增程式电动车,日产e-POWER技术完全可以不用外接充电口。发动机生产出来的电量,完全是由驱动电机自产自销。说白了,它的工作模式,与“不充电,只加油”的理想ONE有那么一点点相似。
但理想ONE之类的增程式车型,如果只充电的话,油耗不低。城市油耗在7L/100km、高速油耗在10L/100km左右,即便是考虑到这家伙有那么大的体型,但也属实算不上节能。
而搭载e-POWER系统的国内首款车型,也就是轩逸e-POWER,其百公里油耗顶破天了,也不会超过4L,远比同级别燃油车甚至混动车更省油。这又是如何做到的?
其一,轩逸e-POWER虽然有一台1.2L燃油发动机,但它并不参与驱动。
因为按照发动机的工况来看,即便是丰田的2.5L混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但它并不是在每个转速区间内,都能获得这么高的热效率。只有在发动机2500-2800rpm转速时,发动机功率输出45kW,才会达到最高热效率的工况点。在低于或者高于这一转速区间的发动机直驱工况下,其热效率并不是那么理想。
而日产e-POWER技术,做到了发动机与车轮解耦。举个简单的例子:
发动机只需要为电池发电,因此,其发动机可以保持在最高热效率工况点(HR12燃油机最高热效率为43%)附近运行。至于车速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在轩逸e-POWER上并不是太大。
并且,轩逸e-POWER融合动力系统,其电池容量仅为1.2kWh,大幅降低了车身的整备质量。整备质量仅为1.4吨左右,与传统燃油车相差不多。宁少10马力,不多1公斤,正是这样的轻量化,也能显著降低能耗。
那么日产e-POWER为何不需要大容量电池呢?
简单来说,日产e-POWER的电池,仅仅是电能的“中转站”,发动机随时在高效率区间运行,一边充电一边用电(动能回收也能发电),而这种即充即用的模式,也不需要电池储备太多电量,能够支持驱动电机运行就可以了。
正是通过e-POWER的节能黑科技,轩逸e-POWER拥有了恐怖的油耗表现:
在测试中,其百公里综合油耗甚至被干到了3L以内,比工信部官方的油耗数据还要低;而即便是高速行驶,空调啥的都给打开,其百公里油耗也不高,仅为4L左右。
目前,搭载e-POWER技术的轩逸,已经开启销售。
相信在首批车主提到车之后,车友群里的车主们,已经不会再晒油耗有多低了,而是晒这辆车的油耗能有多高。毕竟,就算你顶破天,这辆车的油耗也远比同级别混动车型更低。一箱油跑一千公里,不再是梦想。
不仅是买菜神车,e-POWER也能让质感越级
因为节能、因为皮实耐造,轩逸一直活跃在网约车市场上,并且是车迷们眼中最好的“买菜车”之一。单月好几万的销量、合资轿车市场排名第一,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e-POWER融合动力技术为轩逸赋能之后,这辆车也将在行驶品质等方面,拥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动力性能方面:1.6L+CVT的轩逸,没啥大问题,但即便是变速箱加入了起步齿轮,但也会让很多驾驶爱好者感到动力不够猛、响应不够快。
而e-POWER技术,可以让轩逸完完全全脱离变速箱的束缚。因为这家伙,压根儿就没有变速箱!
其驱动电机,最大马力为136匹、峰值扭矩为300牛·米。结合电机扭矩无延迟的特性,e-POWER加持之后的轩逸,可以在起步的瞬间,带来出色的动力响应。从起步阶段,到中途的加速,这辆车都能带来不错的推背感!
谁说轩逸不运动的?出来挨打。
而且,在拥有了电动车的运动特性后,这辆车也会拥有电动车的行驶品质。
一方面,日产e-POWER技术可以让燃油发动机与驱动电机完全解耦,完全由电机驱动,实现了真正的无顿挫行驶品质。
而即便是本田i-MMD混动系统,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也会通过离合器进行动力衔接,在衔接的过程中,势必会因为微弱的转速差导致一定的顿挫。
另外,轩逸e-POWER虽然搭载了一台1.2L三缸内燃机,但三缸机的抖动特性,基本上与这辆车无关。
懂的都懂,只有在三缸发动机低转速工况,比如怠速时,发动机的抖动才比较明显。而e-POWER技术下的三缸机,要么不运行,要么运行转速在高热效率工况点以内,即便是不做止震隔音措施,这台三缸内燃机也会安静得可怕。
其实在实际体验中,搭载e-POWER技术的轩逸,也只会给你两种感觉:第一种,动力响应灵敏且后劲十足;第二种,整体运行平顺且安静无比。
同时,搭载e-POWER技术的轩逸,也针对燃油车上的一些设计问题进行了改进。
例如在这辆车的内部,饱受车主吐槽的“脚刹式驻车踏板”已经被自动驻车替代、“古早气息十足”的机械挡杆也被电子换挡机构替代,再加上厚重的软性包裹,这哪儿还是轩逸?明明就是一台超省油的小天籁嘛!
值得一说的是,除了看得见的优点外,日产的e-POWER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优点。比如它针对可靠性和安全性,做出了全面的优化。
在日本市场,日产Note e-POWER车型是混动界的“扛把子”,比两田混动卖得都好;而且e-POWER技术历经两代,还配备了闪充闪放技术,其长期可靠性也在实战中积累出了名声。
而在安全性方面,e-POWER的电池技术来自于日产聆风,至于日产聆风嘛,这辆电动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行驶了上亿公里,至今没有出现过自燃、电池热管理失控等问题。
【结语】
如果非要给日产e-POWER技术挑一个毛病的话,相信大多数车迷最大的意见,就是这辆车入局太晚了。
特别是对那些痴迷于电动车行驶质感,但也有续航焦虑症的朋友来说,日产e-POWER来得真不算早。要早一点,他们大概率会看都不看,直接买日产。毕竟从续航里程、油耗经济性和行驶品质三大角度来看,日产e-POWER技术就像“端水的人”,确保不会因为某一项缺陷而导致水会洒落出来。
最后,再说一点,搭载e-POWER技术虽然无法获得绿牌,但根据相关消息,轩逸e-POWER有望进入“节能车目录”,在一些城市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