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否认收购捷豹路虎的同时
长城进军印度
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中国车市就新闻不断。一条重磅消息是长城汽车正在接触印度塔塔汽车,洽谈收购捷豹路虎事宜。
对于此传闻,长城汽车于2月13日回应称此消息不实——长城汽车官方正式表态,“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消息”。
最近几年,捷豹路虎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太好。2018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592,708辆,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6%。
曾经大放异彩的中国市场,更是在2018年出现了21.6%的同比下跌。尤其在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等其他豪华品牌纷纷销量大涨的背景下,这样大幅的下跌显得由此刺眼。
而长城汽车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长城汽车2018年营业利润为64.26亿元,同比上涨9.76%;净利润达到53.95亿元,同比增加6.97%。
长城汽车将2019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20万辆,和2018年相比预计增长13.9%。
尽管长城明确否认了所谓“收购”,但长城的视野显然早已不局限于中国国内。几乎在否定收购的同时,长城汽车日前发布公告称,拟与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德科贸有限公司在印度投资设立子公司。
公告显示,长城印度子公司投资总额为1.1亿卢比(约1045万元人民币),其中长城汽车出资1.0989亿卢比(约合1044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99.9%,泰德科贸出资11万卢比(约合1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0.1%。
事实上,长城汽车进军印度已“早有预谋”。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研发层面,长城汽车已在印度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
近年来,长城汽车一直在积极发力海外市场,在全球层面长城以重点布局19个市场,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而在研发层面,除印度市场外,长城汽车也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贰
零下30度不建议开电动汽车
蔚来的回应是敷衍还是实话实说
大多数人春节选择开车回家,而就在这个春节,关于电动车在冬季的续航问题,让作为造车新势力领军者的蔚来汽车再度成为风口浪尖——
有自媒体称,在东北寒冷环境中对蔚来ES8进行了测试,实际情况是,蔚来ES8依靠柴油加点车来进行电力补给。
而加电车的发电机充电期间需要持续高负荷高功率运行,所以油耗极高。
每小时要消耗柴油25升左右,一小时的油耗够好三辆柴油越野车分别行驶100公里。加上柴油依维柯自身的油耗,算下来蔚来每行驶100公里,要消耗35升-40升柴油。
此外,在寒冷环境下,开暖气行驶会导致续航大大缩水增加充电的频率。不开暖气行驶,每天的行驶里程可以达到750公里,而开暖气只能行驶500公里。
对此,蔚来汽车迅速作出了回应。蔚来能源副总裁沈斐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常年零下30度开长途不建议开电动汽车,利用少数极端环境来放大电动汽车的弱点并不客观,柴油车加电,是在东北这些无桩区域的有效措施。
近日,网络流传的一封蔚来创始人李斌的内部信也提到了这一问题。这封内部信中谈到:蔚来加电服务覆盖了基本所有场景。
这次被拿出来说事的移动充电车,在城区城郊主要是纯电版,柴油版主要用于保障偏远无桩地区。从ES8的加电服务全景看,柴油版的移动充电车的使用比例低于1%。
近年来,新能源被“黑”已经不是新闻。去年9月,蔚来靠充电车充电,而充电车靠板车搬运的做法也一度被广泛传播。
然而事实上,即便在更寒冷的日本北海道、美国阿拉斯加、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纯电车依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核心问题并不在于纯电车的衰减,而在于充电桩的数量。
而这,显然并非只是蔚来一家的责任。
叁
被看衰的腾势
或比亚迪增资后能否“满血复活”
比亚迪本周发布公告,对腾势新能源增资人民币2亿元。春节前,腾势一度被传面临倒闭,而比亚迪此举显然是用行动做了最好的否认。
作为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资企业,腾势汽车起点不低,但近年来发展一直不顺。
2010年,比亚迪汽车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3月,该合资公司正式推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腾势,并定位于高端电动车领域。但多年来,腾势旗下产品线始终相当单一,品牌力和产品力一直十分稀薄。
从2014年至2017年,腾势汽车分别亏损数额达2.6亿元、5.7亿元、13亿元和4.8亿元,四年来共计亏损26.1亿元。
截止2018年4月底,腾势新能源资产总额为33.47亿元,负债总额为29.03亿元,净资产为4.44亿元。
2014至2018年这五年间,腾势汽车年度销量最高仅为2017年的4713台,2018年度,又下降为1974台。在年销量超过百万体量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腾势的销量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腾势的问题有不少,其一是售价过高。而更重要的,或许与比亚迪与戴姆勒都各有私心有关。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一直对海外市场有所野心。
而戴姆勒也在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早年的这次合作,现在看来有些舅舅不疼、婶婶不爱。2017年,戴姆勒与北汽联姻,另起炉灶打造电动车。
2018年,吉利又入股戴姆勒,前不久也传出双方意欲加强合作,发力新能源、分时租赁等领域的消息。
而戴姆勒和比亚迪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其各自的关注点就不在腾势品牌上。
对戴姆勒而言,其看重的是比亚迪在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而比亚迪则更重视戴姆勒旗下奔驰这一豪华品牌的头衔,以及其对车辆品质的把控。
2亿元对于支持一个汽车品牌来说,很难说是一笔特别大的资金,腾势的2019将会何去何从?目前还难以预计。
肆
“蜜月期”真的只有一个月
大众福特合作被曝出现分歧
不仅比亚迪和戴姆勒在腾势的合作面临考验,汽车行业所有的合作都存在着博弈。
一月初的北美车展上,大众与福特如约宣布了战略联盟的结成;短短一个多月后的当下,就有双方开始出现分歧的“八卦”传出。
本周,有外媒报道,大众和福特汽车目前已经在合作细节上发生严重分歧,双方未能就大众对福特自动驾驶汽车部门的投资金额达成一致。
据悉,大众一直拒绝投资福特自动驾驶汽车部门,而倾向于宣布双方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大众拒绝投资则是出于对福特自动驾驶技术的考量。
另一方面,福特在此前寻求大众10亿美元投资之后,还希望大众能至少再投资5亿美元,因其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已经与日本软银集团和本田汽车达成协议,共计筹资50亿美元,使得通用自动驾驶汽车部门Cruise 估值已达146亿美元。
据称,谈判的另一分歧在于,大众自动驾驶技术与福特联合起来之后,双方将如何评估大众自动驾驶技术的资产。
同时,就福特使用大众MEB平台一事,包括使用平台生产的汽车数量以及福特应该支付的费用等,双方也正进行谈判。然而,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最早需到2024年才能使用该平台。
有矛盾也好、分歧也罢,双方至少仍在努力达成共识。在大众和福特都拒绝对会谈的具体细节发表评论后。它们双双进行了积极的表态——大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仍在与福特进行公开且有建设性的谈判。”
福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与大众的会谈仍在进行中,讨论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效。当具体细节确定时,我们再分享更多消息。”
大众和福特的“蜜月”能够持续多久?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