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汽本田首款Honda品牌新能源车型,皓影锐·混动e+上市后引起了很多25-30万元预算消费者的关注,除了省油、符合绿牌指标等特点外,大家也非常关心皓影锐·混动e+在驾驶体验上和皓影之前的HEV车型有哪些区别——毕竟皓影锐·混动从用车体验、功能配置层面已经非常优秀,多花几万块预算到底值不值呢?
实际上,从皓影到皓影锐·混动,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本田在打造混动车型时与其他主机厂的思路有所不同。皓影锐·混动虽然并不是纯电车型,但动力的响应、中低速的驾驶体验已经在向纯电车型靠拢,其魅力就在于除了超强的续航能力,整体驾乘体验也得到升华。
而作为承接Honda品牌新能源时代的产品,如果只是为了绿牌的要求,本田显然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和经费去研发皓影锐·混动e+,消费者也很难为其买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好奇皓影锐·混动e+到底在驾乘体验等层面能够带来多大改变?
从实车感官上来说,皓影锐·混动e+在外观部分几乎与皓影锐·混动没有任何差别,主要就是右后方多了一个慢充的接口和车尾的e:PHEV标识。而内饰部分同样变化不大,只是中控台上EV的按钮换成了HV的字样(对应其PHEV车型的身份),可以通过这个按钮将车辆切换至HEV的状态。另外则是仪表盘上,皓影锐·混动e+上电池电量的刻度变为了20格。
整车最大的变化是源于电池和电机的加入,使得后备箱地台并不是纯平的设计,并且后排座椅的填充和坐垫/靠背角度也做出了调整,体感上来说比之前的锐·混动车型更加柔软舒服一些,同时皓影锐·混动e+将原本皓影锐·混动高配车型上第二排中央扶手上的控制按键都转移到了第二排座椅中间坐垫前方的位置,并且是可以隐藏起来的,感觉上有些类似讴歌的车型,但整体收放的便捷度和感官更有档次。
再论驾驶感受。刚出发几公里,我就明显的感觉到开皓影锐·混动e+要比开丰田的混动车型更有乐趣——虽然从扭矩等参数上来看,皓影锐·混动e+没有纯电车型那么强的扭矩和动力涌现能力,但纯电车型上才有的驾驶轻快感、响应的及时性、低俗到高速过程中动力衔接的平顺度,都让人仿佛是在开一台纯电车型。
从第一感受上来说,皓影锐·混动e+这套SPORT HYBRID e+系统(2.0L阿特金森循环引起、双电机混动系统以及大容量高功率电机,NEDC工况下最高纯电续航里程为85km,综合油耗低至1.3L)的特点就是哪怕从纯电行驶模式切换到混动行驶模式,它依旧是能用电驱动车辆时就用电,即使我们突然加大油门开度,发动机的介入也显得悄无声息,并不像皓影锐·混动上那样容易察觉。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正是因为电机在多数工况下都会提供动力,皓影锐·混动e+无论是低俗、中速,还是高速情况下,加速和发动机介入的过程都相当平顺,甚至整个车厢内部的静谧性都让我们感叹:这还是那个被吐槽噪音太大的本田SUV吗?
另外,皓影锐·混动e+的底盘属于舒适中保留了一定路感的调校风格——遇到大起伏路面或减速带时,底盘显得十分厚实、稳重(毕竟PHEV车型比皓影锐·混动又重了不少),从容感更强了,而在应对路面桥面接缝、破碎路面时,避震也能将细碎的震动隔绝在车厢之外。
虽然方向盘上还是会有细微的感觉,但乘坐人员几乎感觉不到多余的震动,再加上座舱内部静谧的状态,很容易就感受到皓影锐·混动e+在驾乘体验上又提升了不少,就好像我们第一次试驾皓影锐·混动时感觉到明显比皓影燃油版舒适感。
总的来说,开过皓影锐·混动e+后,给我们最明显的感受便是:多花的几万块换回的不单单是绿牌,更重要的是驾乘体验的又一次升级——动力的响应更快了,发动机介入时足够平顺,且并不会像过去那样造成静谧感上的落差,仿佛是在开一台纯电车型;行驶品质的厚重/从容感更强了,舒适感也提升了;油耗更低了,而且完全没有续航里程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