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评 | 马自达的中国迷局

汽车品评
10-25

图片

文 字 | 秦方辉、蒋孟文

设 计 | 小宇宙

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自达一直是那个执着的追梦者。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偏执狂,汽车界的马自达便是其中的代表,曾经其对于自然吸气的坚持,对于操控感、设计感的不懈追求,在无数车迷心目中塑造出一个不甘平庸、小而精致的独特品牌形象。然而,也正因为这份不计后果、不顾市场环境的执拗,让马自达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道路举步维艰。面对越发严峻的形势,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最终不得不选择开源节流,双剑合璧

图片

2021年8月31日,一汽马自达发布了最后一篇推文:路漫漫岁月长,别后莫相忘,深情告别过去十六年。一时间,引发了无数业内人士、车迷和老车主的感慨。

马自达品牌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将变更为三方共同出资的形式,分别为长安马自达(47.5%),马自达(47.5%),和中国一汽(5%),长安马自达将继承相关业务,同时一汽马自达将变更成长安马自达的合资企业

这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近日马自达官方公布了9月份销量数据,该月马自达品牌销量达1.64万辆,较8月份的1.3万辆有所增长,而1-9月份累计销量为13.93万辆。

合并后首月,马自达销量就迎来转机,虽然目前还不能妄下结论,但回顾此前两家合资车企的发展历程,取得这一成果似乎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图片

虽然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但一汽与马自达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998年。同年1月,一汽集团与海南汽车制造厂合并成立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2001年5月,海南一汽引进生产了马自达的紧凑型MPV普力马,当年销量超过7000辆。第二年,基于马自达323的轿车福美来一炮而红,让很多中国人的家庭用车梦想成真,其设计架构至今仍是不少自主品牌车型的鼻祖

图片

后来随着一汽海南汽车的内部变动,马自达与一汽轿车重新成立了一汽马自达,并且将总部定在了吉林长春。

而说到一汽马自达最成功的车型,那自然还是2003年引入的中型轿车——马自达6,这台车凭借超越时代的美学设计、操控性能,对中国车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

在经历了老马6的巅峰之后,一汽马自达后续推出的睿翼、阿特兹、CX-7、马自达8等车型都没有获得理想的销量。反而由于老马6口碑太过优秀,后续产品乏力,一度出现了其与睿翼、阿特兹“三代同堂”销售的奇观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集团与马自达并未成立产销一体化的合资汽车公司,仅仅成立了合资销售公司。一汽马自达销售的马自达车型,均为马自达授权许可的方式,由一汽奔腾代工生产。加之马自达在一汽马自达中的股比较低,马自达从一汽马自达中获得的利润有限。

再来看长安马自达。当年由于马自达被福特控股的关系,因此在2006年福特便与长安汽车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公司,开始投产马自达3车型。

图片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福特持有的马自达股份降至30%,马自达重获“自由身”。2012年11月,长安福特马自达彻底实现重组,拆分出的长安马自达由长安汽车和马自达以50:50的比例出资,并将更多的主力车型引进生产。

相比于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则是马自达在海外唯一一家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整车制造型企业,马自达更愿意将核心产品和资源向后者倾斜,一马和长马的销量发生了逆转且差距越来越大

在近几年的“创驰蓝天“时代,昂克赛拉、CX-5、CX-8、CX-30这些全球化新车全都交给了长马生产,一汽马自达却只有CX-4(中国特供)和阿特兹在苦苦支撑。

图片

不仅如此,一汽马自达多年来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也伴随着“阿特吱”被接连投诉车内严重异响而烟消云散。

至今,一汽马自达厂家和4S店仍没有给出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车主的维权情绪高涨。

由此,一汽马自达的边缘化境遇再难挽回

图片

对于所有世界一线的汽车品牌来说,中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市场单元。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需要,大众、丰田、本田纷纷在华开设南北两家合资车企,并逐步形成成熟的双车战略。

虽然设立南北两家合资企业,势必会分散品牌方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资源,但凭借一线品牌巨大的体量、完善的体系力、全面的产品阵容、强大的产品力以及稳定的销量,两家企业虽有竞争,但最重要的是完善了产品在各细分领域的覆盖,由此得以贡献极为可观的利润

图片

但是对于马自达这样的小体量车企来说,其产品数量少、产销规模小、技术迭代慢,加之在中国本就“个性鲜明”小众化的定位,使两家合资企业都面临尴尬的局面,反倒成了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发展的负担。

马自达这种崇尚个性的品牌,与中国消费者追求的主流价值相去甚远。例如其坚持自然吸气动力的线性输出,甚至投入大资源研发压燃发动机,但终究平庸的性能参数,在涡轮、混动“推背感”普及的大环境毫无竞争力。造型美学、操控优先的理念,也使马自达车型的空间实用性大打折扣

越是路线独特的“非主流”品牌,越需要向消费者输出自己的文化,讲好自己的故事,但无论是长安马自达、还是一汽马自达,无不在存量竞争的“明争暗斗”中,无意甚至是刻意地忽视了品牌形象建设的相关营销工作。

图片

近几年来,一汽马自达试图将自身打造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款潮奢汽车品牌,并表示“不仅要吸引到年轻用户,还要学会如何和他们一起沟通,形成品牌价值营销。”

说的不错,但落地的营销活动,大都是流于表面的正能量公益宣传,或是音乐、运动、摄影和旅游车主“兴趣联欢会”,与马自达品牌需要塑造的历史底蕴、独特调性、技术精髓并无太大联系。

图片

2017年,马自达的“精神续作”——第四代MX5官方引入国内,一时间引发了国内车迷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该车只通过一汽马自达渠道销售,导致一马、长马双方都不愿看到付出的品牌营销推广成本,反倒促进了“对手”的知名度与销量,尤其在双方本就销量低迷、经费吃紧的情况下。最终,他们流失了一次立品牌、讲故事的大好机会

据调查,消费者认可马自达品牌的运动特性,但未认可其独特性或高价值,凭借“zoom-zoom”理念,马自达品牌在互联网上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忠实粉丝,但口碑传播范围小。并且坚挺的售价令年轻人望而却步,能将情怀落实到订单的更是寥寥无几。

图片

数据显示,今年1-8月,马自达在中国累计销量达11,0362辆,同比下滑4.3%。其中,长安马自达73,896辆,一汽马自达36,466辆。股东方自顾不暇,业绩越差,越不愿花费资源投资品牌,越不注重品牌,就导致业绩更差

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合并为一家公司,方可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挽回市场颓势。

图片


双方合并后,马自达不仅可以将产品线整合,同时也将改变当前产品销售阵容。在华销售的车型可达7款,全面覆盖10-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帮助马自达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马自达所有的产品及经销商此后将全部置于长安马自达旗下,这不仅改变过去两个马自达各自为政的僵持局面,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宽的选择面,为马自达在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图片

对于用户而言,双方合并后不仅没有撤销原有4S店,而且在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并网后,渠道将迎来大幅拓宽。届时能够为原一汽马自达用户服务的4S店会更多,原本存在于产品与服务上的桎梏也将被打破。

面向未来,新长安马自达可谓信心满满,规划2022到2025年,马自达将引入基于创驰蓝天技术的电动化车型,计划将引进5款油混、5款插混、和3款纯电车型。

并且,原北汽新能源ARCFOX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已正式加盟长安马自达,并出任新能源营销总经理一职。负责的正是新能源营销,包括新能源产品的营销战略制定、营销体系搭建、营销模式创新等,这一人事变动的信息预示着马自达开始在中国发力电动化

图片

9月26日,长安马自达基于「e-SKYACTIV e-创驰蓝天电气化技术」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首款纯电SUV车型——马自达CX-30 EV正式上市发布。

虽然出色的设计美学和灵敏的动力响应得以继承,但油改电身份与不算出众的续航里程,似乎在现阶段缺少了一定竞争力

目前来看,马自达仍以燃油车销售为主,昂克赛拉和CX-5仍是卖得最火的两款车型。

图片

可以看到,马自达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正在转变。虽然过程略有唏嘘与伤感,但“南北二马”的合并也标识着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决心。

最起码,在消费者心目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起点、新的方向,不再是那样的摇摇欲坠,弱不禁风。买得方便,用得踏实,或许正是马自达9月份迎来销量转机的重要因素

图片

当前车市竞争激烈,马自达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不过,即便是曾经被普遍唱衰的东风雪铁龙,都凭借大刀阔斧的改革,于近期迎来了市场热度的强势复苏。

拥有丰厚口碑的长安马自达,何尝不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呢?

“一日马自达,终身马自达”是不少车主的共同心声,希望马自达能够认真对待此次变革契机,不负期待,更好地服务在华超过300万马自达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