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无价,“氪金”值钱!一汽丰田皇冠陆放群调查

王朔杨 | 09-30

【有车以后 群调查】作为丰田跟线编辑,我亲眼见证了皇冠陆放从“原价可订,11月提车”到“一口价包牌加2万5装潢,排队到明年”的盛况。就算被挪到了SUV上,皇冠logo的号召力也丝毫不减,新车热度丝毫不亚于兄弟企业的老炮丰田汉兰达。

如今新车已经上市一月有余,有车以后新车群群友们对皇冠陆放怎么看,新车销售状况又如何?新一期群调查给你答案~

  “相爱相杀”的姊妹车

作为一对姊妹车,皇冠陆放和汉兰达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不算是什么新闻。事实也是如此,对比汉兰达群调查,陆放群调查在用户年龄分布、现购车情况等描述用户背景的数据上高度趋同:超95%的群友年龄超过25岁,超9成群友是二次购车用户。


(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是首次购车用户)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关注陆放的朋友们相对还是更加成熟一些。对比汉兰达,陆放26-35岁用户比例缩减近10%,36-45岁用户则接近半壁江山。其实仔细想想,对皇冠有情结的朋友们很多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因此陆放的用户群像没有汉兰达年轻也没啥好奇怪的。


(36-45岁用户占据绝对大头)

万变不离其宗的“改标操作”对产品特质同样造不成什么影响。陆放吸引人的照旧是品牌、用车成本、TNGA这几块金字招牌。此前在汉兰达的群调查中我们聊过,这几点特性为陆放/汉兰达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同级车型只能从豪华感、运动性、车身尺寸等方面迂回包抄。

但最终收效我们也都能看到:别家疯狂打折,就丰田一家单都排到半年后了,只剩笑着数钱。陆放的热卖再次印证了,似乎对于家庭用户,牌子硬不硬,开起来省不省心才是最关键的。

相应的,这也使陆放和汉兰达相互成为彼此最强劲的对手。相较于同级中大型SUV和豪华品牌车型,消费者还是更加热衷于丰田“家族内斗”。“能挑战汉兰达的,只有汉兰达自己”,这句话陆放做到了。


(汉兰达是陆放最强劲的对手)

关于竞品,我还想补充说两句。多少传统厂商的产品都没能引起丰田的担忧,反倒是近日新势力理想ONE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它不仅在销量上紧追汉兰达/陆放,也引起了丰田方面人士的关注。

但在我看来,尽管两车同处一个尺寸级别,价位相似,销量也是你追我赶,但竞争可能远不如想象中的胶着。原因很简单:无论是陆放还是汉兰达群调查,将两车与新能源车款进行对比的消费者数量都十分有限。说直白一点,买陆放的70后居家男人的可能瞄都不瞄理想ONE,买理想的80后多金中产多半也就抱着顺路看看的心态去看陆放汉兰达,目标客群本不重叠,又谈何竞争呢?

此次调查倒是有一点比较出人意料:“皇冠”二字的分量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蛮足的。对我们从业者而言,陆放高端、豪华的名声喊得再响,也终究只是一台上了运动包围的“汉兰达XSE”而已。但看看市场反应,超40%同时对比陆放和汉兰达的受访者认为陆放更加高端,更想购买陆放。


谈到更加青睐陆放的理由,有近50%的朋友选择了“皇冠情结”。能在短期内借助“历史荣光”达到“汉兰达”三个字的品牌号召力,一汽丰田对皇冠品牌的运营无疑是成功的。


(“皇冠”两字分量可不轻)

与此同时,与汉兰达有小幅区分的产品阵列也助陆放一臂之力。此前的产品力分析中,我们聊过相对汉兰达,陆放车系新增一款指导价31.38万元的豪华版。它价位适中、基础舒适配置齐全、标配四驱,有成为全系走量车型的潜力。调查结果印证了我们的推断:它果然成为了全系最引人注目的车款,次顶配尊贵版则紧随其后。这两款也恰好是此前探店时,4S店反馈能够最快提车的配置。


(陆放、汉兰达配置对比)

不过,距离上次汉兰达群调查过去近3个月,我们注意到消费者们没有当时那样冲动了。相较上次10%以上的下订率,此次只有不足5%的朋友下订或提车,近9成朋友都在纠结观望。


(“您是否考虑购买皇冠陆放?“)

那么他们在纠结些什么?

  加价猖獗,提车遥遥无期

如果有影响消费者购车热情的因素,那一定是混乱的市场行情和遥遥无期的交车时间。谈到对陆放的不满,超7成消费者认为新车价位过高/加价猖獗。

根据我们先期调查,皇冠陆放没能像汉兰达一样做到严格排队、按顺序交车。我和另外两位同事先后前往广州地区三家不同经销商探访,发现陆放均有1-2.5万元不等的加价/加装潢现象。本次调查结果印证了我们的遭遇绝非偶然:仅有4成车友表示当地经销商能做到原价下订,排队提车;剩余6成受访者均表示遇到了加价/加装潢/强制包牌等销售乱象。

至于加价额度,则多在1-2万元区间。根据此前探访,广州市三家经销商的价位涨幅在1-2.5万元不等。它们多以“一口价“为幌子,不分项计算购车预算,而最终给出的“一口价”相较正常行情均有不同程度上浮。

加价/加装潢确实能够更早提车。以我们调查中的个案为例,一位用户在正式价位公布前的预售期就已经下订,经销商称原价销售、排队提车,迄今该位车主仍未提到车,具体交车时间也不明;但另一位在正式价位公布后下订的车主加装了1万元的装潢,仅等待短短一个月,目前已经开上了新车。

“氪金”带来的力量,还请在座各位随意感受。

根据我们与经销商打交道的经验,也许厂家针对加价乱象是有整顿举措的。销售戒心普遍比较重,询问购车价位时要么仅口头报价,要么给出一张带点“阅后即焚”属性的一口价报价单:看完售价即收回,不许带出店面,不许手机拍照。对此,我还是希望厂家能够加大整顿力度:经销商私下加价行为饱的是“私囊”,损害的却是整体品牌的口碑。陆放产品力受到众消费者认可绝对是好事,但相应的,买车人又有谁能咽下这口气啊:辛苦挣到的钱,凭啥拱手加给经销商?

如果正常排队,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清楚准确的交车时间。即便有消息,交车时间最快也已推至今年年底,有客户甚至收到明年一季度后才能提车的信息。也难怪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呢。

如果对这事儿发表两句评论,我想说不着急用车,就耐心排队等车,或者去“丰云行”排队提汉兰达:至少等车的周期相对透明。以当前陆放的产品力衡量,原价提车性价比也就那么回事,我认为不值得为它付出任何形式的溢价。同价位区间好车不止它一台,消费者完全没必要惯着它。

对此,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当问及心目中合适的陆放起售价,82份问卷给出了24.11万元的平均值。绝大部分用户把心理价位设在了24和25万元两个数值——要知道上代汉兰达5座两驱车型的起售价就是23.98万元。

  总结

如果把皇冠陆放看作一汽丰田全新高端品牌“皇冠”的第一炮,那这台车的市场表现配得上“一炮走红”四个字。作为新近入场的玩家,皇冠陆放借助经典logo的号召力迅速站稳了脚跟,也瞬间打开了与汉兰达分庭抗礼的阵型:不仅吸引到了行业内关注,也迎来大量消费者真金白银的选票。

但在维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方面,皇冠陆放做得则远不如混迹江湖多年的汉兰达。我想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向往公平的,“加价销售”也绝对不是什么褒义词:即便是经销商,也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否则为何对报价单遮遮掩掩呢?


(上市就传出此类流言,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全系标配混动动力总成的陆放和汉兰达涨价了,我姑且还能接受:产品力有提升,价就放在这里,大家自由选择,又不是强买强卖,一切用市场表现说话。但经销商借着市场热度再大赚一笔的行为,我想只要是消费者,都会表示不齿;说难听了,这就是对契约精神的蔑视,短期内换来的蝇头小利,透支的是品牌长期的价值。

所以,还是希望厂家对销售乱象能重拳出击吧!做高端品牌,流程规范性上也得有点高端的样子,您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