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行业的时间久了,越能看清一些事情,尤其是隐藏在华丽外面下的相对阴暗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有些事情说出来就破了某些人的局,每一个局的背后都会牵扯到一大帮韭菜和一小撮庄家的既得利益。
但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有人站出来说几句真话的。
我看到过一篇点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文章,文章的观点大致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氓史,中国互联网从诞生至今,几乎所有模式都直接复制国外模式,不仅善于模仿,还善于跟风。
文章是这么列举的:
1998年,新浪模仿雅虎。
1998年,QQ模仿MSN。
2000年,百度模仿谷歌。
2003年,淘宝模仿易趣。
2009年,微博模仿Twitter。
2012年,滴滴模仿Uber。
……
2015年之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创新产品,都与中国互联网企业无关。
中国互联网20年,就是抄袭的20年。
观点犀利,却又不无道理。
再看中国二手车的发展史,尤其是跟互联网沾边之后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发展史,是不是也是一部标榜国外发达国家成熟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史呢?尤其是美、日的二手车企业,更是被国内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封“神”。但凡能上台登高一呼者,必谈论美、日二手车的所谓的成功案例。
美国的最大的B2B拍卖公司Manheim、美国最大独立二手车连经销商(或者二手车连锁的鼻祖)CarMax、美国二手车C2C交易模式的鼻祖Beepi、日本最大汽车拍卖公司AUCNET、USS、Gulliver……
这些企业是不是都很熟悉而又陌生呢?
熟悉是经常被人提及,提及这些企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想要模仿、抄袭和背书;陌生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二手车从业者根本就没去过这些企业,更没接触过这些企业。
还有各种第三方机构,也都是国外的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些知名的国外二手车企业没有一家在中国的二手车行业里成功过,有的是来过又撤资了,有的甚至自己都早已经死掉了(比如:Beepi)。
当下流行被提及和被标榜的是另外一家美国二手车上市企业Carvana。为什么Carvana被国内的二手车电商平台深深吸引呢,我粗浅的认为Carvana首先是一家“电商”平台,其次它上市了并且股价一路飙升,市值突破500亿美元。
这应该是中国所有二手车电商平台的终极梦想吧。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美国,新车交易量也超过美国,二手车交易量才是美国三分之一……多么大的想象空间,把这样的“故事”和“梦想”结合美国二手车成功的案例,用中国特色的PPT写出来,展现给国外的投资人,那该多么的劲爆和吸引眼球啊……
然而,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更何况有些理想并不是真的理想,仅仅是在资本加持下的逢场作戏罢了。
我在一个美国二手车企业的招股书中看到了一些数据,简单的列举一下:
1、美国的二手车市场高度分散,有超过50000家的二手车经销商和授权店;
2、美国百强二手车经销商的市场份额不到10%;
3、美国最大的二手车经销商市场份额不到2%;
4、批发市场是美国重要的二手车处置渠道,每年超过2200万辆批发交易量
5、传统拍卖在批发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拍卖成交量超过50%
简单的数据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美国的二手车行业离不开广大的二手车经销商,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在各个环节都有成功的企业,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存在,并不存在一家独大的局面。
真的理想一定是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坚定,真的理想一定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决心,真的理想一定不是空谈、吹牛更是来自于实践。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创始人性格的延伸,一个企业的品牌调性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
在我个人粗浅的认知里面,但凡是想要一统二手车江湖的企业都是在自吹自擂,但凡是自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二手车行业终局的企业都是在蒙蔽投资人。
前段时间和某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总裁一起吃饭,他茶余饭后说了一句话:互联网就是一个贩卖流量的平台,何必要做的那么重呢?原本一个线索可以卖200块,以为卖车可以挣2000块,后来真的卖了车,却发现除去各种成本最终赚的还不到200块,甚至还要亏本。
在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上,想要一家独大更加不可能。
中国二手车行业的崛起,还是要靠二手车经销商。
给车商兄弟们推荐一个二手车拍卖平台:联盟拍。
928拍车节即将开启。
微信公众号:二手车大智慧潘潘(id:carman228)
对本文有任何看法,请将页面拉至底部留言评论
☞欢迎投稿:文风犀利、观点鲜明、文采出众、颜值担当者必上头条
☞欢迎爆料:鲜为人知、一针见血、直击真相、入木三分者必上头条
☞欢迎约稿:企业名流、创新模式、巅峰玩法、人物传记等必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