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车之前,先了解基础知识
了解基础的汽车相关知识,好处是避免线下销售忽悠,对于买车、选车会有很大帮助。
如果真的不懂汽车,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汽车相关的知识,也有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跳到车型推荐天梯图,按需选择。
先来说说需要重点要了解的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安全性等,这部分配置对我们的日常驾驶和乘坐感受关系很密切,在选车的时候建议着重看一下。
1.发动机应该关注什么?
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车开起来之后乘客和驾驶员的感受都与发动机息息相关,如动力性、平顺性、经济性、舒适性等。
目前发动机根据进气方式的不同分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绝对主流,后缀名T,如2.0T)、自然吸气发动机(一般主流,后缀名L,如2.0L),其中涡轮增压发动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也有一些特殊的存在,如丰田、本田、比亚迪力推的混合动力,可以实现强动力、低油耗的优异表现,看对眼的话可以直接入手,绝不吃亏。尤其是最近火热的比亚迪DM-I混动技术,能上绿牌,能充电,馈电油耗也足够低,省钱!这跟丰田、本田相比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聊到发动机的时候,一般都会聊发动机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气缸数等,需要着重关注的是发动机排量和最大扭矩。
发动机排量:排量的单位是L,发动机的很多指标都与排量相关,一般而言,排量越大,动力越强,但油耗表现也会变差,一般的家用车1.4L-2.0L的排量就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了。
最大功率:单位是kW,对于买菜车而言最大功率简单参考即可,它决定了加速性能的快慢。
最大扭矩:单位是N·m,对于买菜车而言最大扭矩同样决定了它的加速性能,需要着重关注。
家用车(泛指紧凑级,如帝豪、思域、卡罗拉、轩逸这个级别)的最大扭矩值150Nm是入门,低于这个数值开起来会比较吃力,达到200Nm的话就足够日常使用了,动力性和经济性都达到均衡的临界值;如果对加速性能有比较高的追求,那么选车的时候最好选择最大扭矩250Nm甚至300Nm以上的车,红绿灯起步加速和高速超车绝对爽歪歪。
气缸数:家用车气缸数多为3缸或4缸,性能车或超豪华车多用6缸或者8缸,甚至10缸。气缸数大家最关心的一点,可能是关于3缸发动机能不能买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3缸整体表现确实不如4缸好,尤其是震动表现和噪音表现,有不少大力推广3缸发动机的车企,都逐渐减弱了推3缸发动机的力度,回归4缸发动机的阵型,证明市场对3缸发动机的接受度确实不高。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迭代,预计未来的3缸机份额会越来越高。当然,3缸发动机阵型也并非全面拉胯,像领克和吉利的3缸发动机整体表现就相当不错,表现超越了很多同价位的4缸发动机,不必“谈三缸色变”。
2.变速箱应该关注什么?
变速箱其实就是把发动机的动力梳理好,再传递给其他机械部件。它的表现好坏与车的经济性和平顺性关系很大,一副聪明、好用的变速箱,可以让你开车时更加行云流水,人车合一。总之就是可以让你开得更爽,乘坐坐得更舒服。
主流的变速箱主要有手自一体变速箱(AT)、双离合变速箱(DCT)、无级变速箱(CVT)和手动变速箱(MT),普通消费者不需要过于关注不同变速箱之间的工作模式差异,我根据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和传动效率等维度提供了选购的参考意见。
手自一体变速箱(AT)、双离合变速箱(DCT)、无级变速箱(CVT)都属于我们常说的自动变速箱范畴,行车过程中无需驾驶员频繁手动换挡,开车难度大大降低。
推荐指数5颗星:手自一体变速箱(AT)、双离合变速箱(DCT)
推荐指数4颗星:无级变速箱(CVT)
推荐指数3颗星:手动变速箱(MT)
自动变速箱,调校表现优秀的厂家有:丰田、马自达、宝马、奔驰、起亚、长安等
双离合变速箱,调校表现优秀的厂家有:大众、奥迪、吉利、领克等
CVT变速箱,调校表现优秀的厂家有:本田、丰田等
3.底盘应该关注什么?
底盘就是大家常说的悬挂,是车架与车轮之间的连接部件,与一台车的运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关联。根据结构的不同,常见的悬挂有麦弗逊、多连杆、双叉臂、扭力梁等。
一般而言,双叉臂性能等同于多连杆,多连杆优于麦弗逊,麦弗逊稍优于或约等于扭力梁。但悬挂表现很考验底盘工程师的技术功底,与悬挂的用料(用钢或铝合金等是有区别的)也有很强的关系。
大部分车型都是用液压悬挂,成本适中,性能均衡,质量好;
高级的车型会用空气悬挂,整体性能更为出色,舒适性非常突出,但质量稳定性更差,后期养护成本会高不少。
底盘这一块,可能需要大家多去试驾体会,试驾时着重留意15-20km/h的时速过减速带是否会很颠簸,如果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屁股不会骗人),那就需要斟酌一下了。买家用车不必像网上车评人那样天天把底盘极限挂在嘴边,因为绝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是触碰不到底盘极限的。
4.安全性应该关注什么?
敲黑板,关于汽车的安全性,首先要明确一点,驾驶员提升自己的驾驶技巧、集中精神好好开车,比讨论各种安全配置重要一百倍。
另外,当下的材料技术和力学科研能力,也没有办法保证高速撞击时车上人员的绝对安全。打个比方,为什么全球很多碰撞测试机构的最高测试速度都是64km/h?因为当下的技术,这个撞击速度基本就到行业瓶颈了,超过这个速度的碰撞,更多只能自求多福了。
汽车安全一般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其中主动安全主要是从预防角度来减少事故发生,包括疲劳驾驶提醒系统、驾驶辅助系统、预碰撞系统(AEB)等,这些配置多多益善,尤其是对于新手司机或者驾驶技术不太娴熟的司机;被动安全就是减少事故伤亡的能力,考察的是车身结构设计、安全气囊、防撞梁等。
上车佩戴安全带,十分重要!
上车佩戴安全带,十分重要!
上车佩戴安全带,十分重要!
关于防撞梁,不要神化这个配置,它可以起到减缓碰撞效果的作用,发挥空间主要是低速碰撞时,可以减少车身维修成本,高速碰撞的话作用十分有限。高速发生碰撞,最关键还得看车架结构的力学设计是否合理、高强度材料的应用比例等。
可能有网友会提问,经常看到往上一些文章说某某国别的车(日系车、德国车、国产车、韩国车、美系车等)不耐撞,真的吗?
回答:没必要太关注这些,随便把某一个关键词放到搜索网站上搜文章,同样会有一大堆新闻弹出来。以此来否认某一国别的车不安全,不明智。
可能会有网友继续提问,我亲眼看到某某国别的车(日系车、德国车、国产车、韩国车、美系车等)轻轻一撞,车头就烂了,是不是就说明安全性很垃圾?
回答:汽车安全设计领域,有一个方向是强调前后溃缩区间,面对高强度碰撞时整体吸能,人的安全(车内人员、对方成员、路边行人)比车的变形更加重要。
看一台车的安全性,到底要看什么?
1.看安全气囊数。一般而言,一台5座车的安全气囊达到或者超过6个,这台车的基本安全性才达到相对不错的水准。如果一台5座车只有2个安全气囊,我建议大家就不要考虑这款车型了,减配严重,不厚道!(当然,如果是一款只卖2万的车,那就另当别论)
2.看碰撞测试成绩。推荐美国的IIHS碰撞测试成绩,参考价值主要是关注国外同款车型的碰撞测试成绩,参考元素居多,并不代表对应的国内车型碰撞测试成绩会对齐一致,因为厂家是有可能在国产车型上做对应的减配功夫,而且消费者几乎很难感知。
国内的碰撞测试成绩,推荐关注中保研的碰撞成绩,尽管有一些质疑声,但其测试成绩还算客观中立,水分较少。
二,如何挑到完美的车?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车,先明确购车预算,再结合自己的购车用途综合来做考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真心希望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听听自己内心的意见,少点被道德绑架和其他人约束。
例如,你自己内心其实是很想买A车的,但是你的父母、亲朋好友则是更推崇B车,相信我,坚持自己,你买A车后的幸福该大概率会比买B车要高。
三,15万落地,那些车最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