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比亚迪成为8月最大赢家,以60508台月销成绩问鼎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其中王朝车系的旗舰轿车——汉,代表中国品牌,持续冲击被合资品牌长期占据的豪华轿车市场,8月共计销售9035台,上市刚过一年累计销量已超11万辆,继续扛起中国品牌冲击豪华轿车市场的大旗。近期更是推出2021款标准续航版豪华型,定价20.98万,大幅降价的特斯拉瞬间“不香”了。
过去,安全与长续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出现解决了这个困境。比亚迪汽车不仅为用户带来了“0焦虑”的续航体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硬核的安全保障。
刀片电池通过严苛的针刺测试,站上了电池安全的“珠穆朗玛峰”。今年4月7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正式启用电池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比亚迪通过针刺测试,重塑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电池的防护和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过度依赖外部保护措施,电池自身的安全性能无法提升。而保护措施不是万无一失的,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那么当保护措施失效,安全性能如何保障。所以只有电池的底子是安全的,再加上防护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电池自燃风险。比亚迪始终坚持用户安全至上,坚持采用单体电芯的针刺测试,作为企业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标准。
三元锂电池、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和刀片电池穿刺对比试验,测试结果差异明显。针刺测试,去掉了一切宣传包装的外衣,让电池的真实安全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钢针刺入后,三元锂电池壳体迅速膨胀,然后瞬间起火爆炸,表面温超过500℃。普通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没起火爆炸,但仍出现了冒烟情况,表面温度200℃-400℃。表现最好的是刀片电池,不起火、不冒烟,表面温度仅为30-60℃。
电池发生自燃,本质上是电池发生热失控。热失控通俗来讲是电池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电池的温度不可控的上升,进而突破临界点,发生起火甚至爆炸。即电池处在过热的状态,电池温度出现失控。而导致热失控的几个重要原因有:
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车辆发生碰撞可能导致外物侵入动力电池内部的情况,导致电池发生内部短路,内部短路的地方产生热量堆积后将带来自燃风险。
电动车在充电的过程中,因为充电过度或者散热系统发生失效等情况,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进而带来自燃风险。
针刺测试,通过钨钢针垂直于电池将电池刺穿,整个电池的能量都会通过该针刺点在短时间内释放,模拟了电池极端情况的内短路。刀片电池安全通过了针刺测试,展现了在电池内部短路这一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对于消费者担心的电动车电池安全问题,刀片电池交出了满分答卷,也借此一战成名。
刀片电池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
比亚迪刀片电池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同时也具备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超级功率,这是比亚迪汉EV销量持续领先的基石。同时,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的持续热销,就是消费者与市场最大的肯定。
9月搭载刀片电池的标准续航版豪华型汉EV正式开始交付,其拥有领先同级的安全性能,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506km,补贴后售价20.98万元,相比于汉EV的竞争对手,新推出的506km版本车型,续航更长,安全更好,空间更大更豪华,配置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