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之选 试驾7座版上汽大众ID.6 X

张猛zm | 09-13

【有车以后 有车试驾】作为上汽大众MEB平台的第二款车,ID.6 X面对的是有6-7人出行需求的家庭用户。今天主要来说一下它的空间表现以及动态试驾表现。

  第三排正常水平

ID.6 X的车头比较厚重,有体量感,中央区域的两条灯带将左右两侧大灯以及全新的LOGO串连起来,看起来蛮特别。而对于整个前脸来说,无论是大灯组还是下侧的保险杠造型,都略显夸张。

车身尺寸方面,ID.6 X的长宽高分别为为4876x1848x1680mm,轴距为2965mm。得益于MEB平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ID.6 X采取了短前悬短后悬的设计,尽最大可能带来更富裕的车内空间。

前排180cm的体验者调整好驾驶坐姿后,后排位于最靠后的位置时,腿部空间正好两拳,头部空间一拳。坐垫能够对腿部起到有效的支撑,而且坐垫以及靠背的柔软度也都表现合理。

后排的舒适性配置除了独立空调外,后排还配有座椅加热功能,这一点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另外还配有两个Type-C接口。

为保证第三排能正常乘坐,将第二排座椅向前移动至留下一拳的腿部空间,此时第三排的腿部空间所剩无几,180cm体验者的膝盖与第二排座椅背部紧贴,另外第三排的头部空间约为两指。

将第二排座椅向前翻折,受限于车身尺寸,整个进出第三排开口的表现中规中矩。

第三排坐垫填充物较单薄,而且没有上扬的设计,因此很难对大腿实现有效的支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板凳”既视感,市场平均水平。所以基本可以下结论,7座版ID.6 X的第三排仅可以用来应急或短途使用,并不适合长途驾驶。

另外还有个小细节值得一夸,第三排头枕距离后挡风玻璃的距离控制在一个很安全的距离,其实因为还是有很多网友很在意这个细节的设计,毕竟万一追尾了,还是希望对头部有一个相对安全的保护距离。

  动态驾驶很“大众”

动力方面,测试的这台ID.6 X是单电机后驱版车型,后轴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

整个动力输出还是偏向油车的风格,线性不急躁,循序渐进,不会出现明显的爆发点。这样的调校除了可以让自己在驾驶中更为轻松,而且也可以保证其他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D挡模式下,几乎感受不到动能回收的拖拽感,松开踏板后,车辆会“温柔”的继续滑行。切换到B挡模式后,动能回收的力度明显加重,拖拽感也就随之而来,但是可以放心的是,整个过程非常线性,当你使用熟练后,它就可以扮演刹车的角色。不过遗憾的是,它不能对动能回收的力度进行调整。

另外当你完全松开踏板后,ID.6 X并不能做到完全停止,也就是说它不支持单踏板模式。熟悉且使用过单踏板模式的同学应该了解,该模式在城市拥堵路况时使用,会一定程度上减轻跟车的疲劳感,属于舒适便利性配置。

ID.6 X的转向手感极其令人舒适,很容易驾驭,你开上它完全都不需要适应,同时指向性很精准,车头的响应很快。虽然是一台7座版车型,但是车尾丝毫没有累赘的意思,整个车身的动态响应很一致,很迅速,所以开着它也不会给你一种特别无聊的感觉。

底盘整体表现依然是传统大众给人的那种稍偏韧劲儿的调校风格,路面接缝或是轻微破损都能很柔和的过滤掉,面对减速带等较大颠簸时也处理的很得体,没有多余的晃动,整套悬架柔中带韧。论底盘调校,大众是不会让你失望的,它还是有着属于它自己的那份底蕴。

  写在最后

综合体验下来,ID.6 X展现出与ID.4 X相同的调性,可能区别还真就只是座位数的区别,面向的群体范围更广。

ID.6 X产品实力本身没有硬伤,略显局促的第三排也是当前三排SUV的现状,不可“怪罪”于它。不过如果真的喜欢ID系列的这种风格特点,建议您还是选择顶配的6座版本,而且还是四驱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