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编辑观点】非常幸运,在我入行不到一周,就让我开到当时最新的一汽-大众ID.4 CROZZ(下简称ID.4),并且它还在我们公司待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作为众多编辑中为数不多没有座驾的人,这台ID.4也自然而然陪伴了我足足两周。
从接车的兴奋到还车的不舍,两周时间我带着它游遍了广州各大旅游景点,穿过了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体验到它的一些小脾气,也感受到接近80kW直流快充的魅力。对于我而言,一个对欧洲小钢炮仍存有幻想的petrol head,在初次接触全球电动车型后,多多少少就已经动摇了我的心。认真想了想,买电动车也不是什么坏事吧。
我对ID.4究竟有多着迷呢?即使我现在也试过几十款各种各样的车了,但ID.4那种实打实的转向手感、紧致的车身动态、厚实的底盘质感,这些我至今仍能记得;也是我对于一台德国车、一台大众所期待的一样;最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电动车所给不到的感觉;同时也是我之前将要试驾上汽大众ID.6 X(下简称ID.6)而异常兴奋的原因。
ID.4虽说不是很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具有未来感的电动车,但它绝对是属于耐看的类型,这也符合大众实用至上的一贯造车风格。之所以当我拿到ID.6的时候非常失望,是因为它虽然处处都有ID.4的影子,但它更像是一台被人打肿了然后痛哭把眼睛也哭肿了的ID.4,长着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上车后,还没能体验到德国高级车的感觉,就马上让我体会之前ID.4的那些小脾气:毫不便捷的门把手、毫无反馈的各种按钮、不能同时升降的前后车窗、日光下消失的抬头显示和门把上指示灯、一离开主驾座椅就自动挂P挡熄火、一熄火就没法打开的车内照明等等小脾气,我又需要重新花时间学习、重新适应。
而且,整整大了一圈、多了一排座椅的ID.6,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没有很能吸引到我。即使将第二排座椅调到最后,也勉强只有两拳的腿部空间,而如果第二排调到最前,第三排也只有一拳两指的水平。听上去还不错?但当第二、三排都需要坐人的时候,就要抽签看看哪一排的乘客锯掉双腿了。
如果说加大有助于提升行驶质感、加强厚重感的话,那对不起,你不可能在这台ID.6上找到ID.4那种紧致有韧劲的底盘质感。ID.6给到的反馈几乎都像是在开一台笨重的SUV,当然了它形象也是如此。所幸的是,ID.6也保留了ID.4那种真实的转向手感,以及那出乎意料小的转弯半径,两车道宽的位置也能轻松掉头,这对于要经常在停车场里挪车去试充电桩就有很大帮助了。
像ID.6这样的大尺寸SUV,真的不适合做纯电动车型。你想想,电动车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静谧感!如果做成中大型SUV,无论线条设计得多么圆滑,风声都会比更小尺寸的车要大。
ID.6也不例外,在高速上,风噪直接从前挡风玻璃传进车内,加上容易产生异响的车门扶手,再高级的Harman/Kardon音响也难以掩盖这些噪音。
你再想想,电动车的另一特征是什么?加速快!这样的特征在小车里是有加成的,能给人一种轻巧、灵动的驾驶感。所以我认为,电动车更适合用在紧凑的小车里。而ID.3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的尺寸是高尔夫的大小,但因为不用局限于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的排布,车轮可以更靠两边延伸,所以它拥有更长的轴距,车内的空间也会更宽敞。
同样的,ID.3也是采用后置电机后轮驱动的布局,200多匹马力的后驱小车,零百加速7秒多。有了ID.4不错的驾驶体验,我相信尺寸更小的ID.3不会差到哪里去。尺寸小、空间大、马力大、操控好,就算是在它和高尔夫GTI之间做选择,也要考虑很久吧!
再回答标题的问题,ID系列值得我放弃GTI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因为当我顺利摇到号、攒够钱的时候,可能已经再也没有GTI了,遵循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时候说服自己接受电动车了,ID.3也看似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