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车型的发展,终极目标无外乎三个字——碳中和。其实就目前而言,要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也绝不是汽车这一层面就能左右全局事态的事,况且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就目前而言并不高,特别是纯电车型在续航、充电、电池安全方面的不尽人意,汽车制造业要想快速推进到新能源时代还面临着重重困难。
所以呢,全球的车企持续向新能源时代推进的过程中,也会寻找其他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路线,比如插电混动。比亚迪可以说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引领者,同时到现在为止,也是新能源技术最纯熟的车企之一。几年前比亚迪的DM车型在动力爆发上的强大实力令人称奇,而现在,DM后面多了一个-i的技术又会让比亚迪在哪个方向更近一步呢?
比亚迪推出搭载DM-i技术的车型,目的其实十分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向新能源时代推进。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是以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为核心,打造出的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目前消费者对插电混动的接受度还是要高于纯电动车,以插电混动技术的提升来促进向新能源时代的迈进,实可谓一步好棋。
目前市面上不少插电混动车型在电池电量用尽之后,由于发动机额外负担了电池与电机的重量,导致油耗飙升,这是插电混动车型从存在以来就一直无法避开的问题。那么搭载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到底攻克这个难关了吗?
这次受到比亚迪邀请,去到重庆参加秦PLUS DM-i“一箱油穿越渝东南”的挑战,出发时所有车辆满油,且只有20%左右的剩余电量,路途中不充电不加油,为的就是一窥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秦PLUS DM-i能够在这种亏电状态下做到什么样的油耗表现。
首先我想说的是比亚迪秦PLUS DM-i在行驶过程中的表现,不论是在高速还是在市区、国道,秦PLUS DM-i都表现出了与燃油车截然不同的驾乘感受,静谧性、加速性能都要比传统燃油车更好,特别是在仅有电机介入的情况下,它车内的安静程度甚至能够碾压豪华品牌的B级、C级轿车。而同时,在减速时也没有多数新能源车型所发出的那种令人心烦的“呜呜呜”的声音,可以说,比亚迪秦PLUS DM-i在这一层面能够极大地领先于其他自主品牌的车型。
其实在驾驶层面,比亚迪秦PLUS DM-i虽然是面向于家庭用车的车型,但它的转向以及悬挂调校也都不是完全偏向于舒适的,方向盘的轻重适中,能够给到驾驶者一定的路面信息反馈,而悬挂大概也是为了应对电池与电机带来的额外重量,采用了稍微有点偏硬的设定,不过这却为它带来了比较不错的操控感受,这也注定了它不会是一台无趣的车,毕竟在它身上,喜欢驾驶的用户还能找到一定的驾驶乐趣。
当然了,车内的设计、氛围与EV车型没有太大的差异,听得懂方言的“小迪”仍然十分好用,很多操作都能够让车内乘员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懒人模式,特别像这次一路上2/3的高速路程,不用动手且能用四川话完成切歌、换台以及设定空调等操作,都为我带来了十足的便利。
最后,重点来了,从满油亏电出发(出发时所有车电量只有19%-22%,我驾驶的这台秦PLUS DM-i满油时显示续航1125km),到返程时进入加油站再次加满油,一共行驶了680多公里,而加油时油枪表显32.09L,算下来每百公里油耗仅为4.69L,虽然没有做到官方宣称的3.8L,但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了。况且整个行程,我们并没有为了降低油耗而浅踩油门,同时空调也是全程开启,在这样的情况下,秦PLUS DM-i还能做到如此的油耗表现,无疑证明了DM-i超级混动系统的省油实力。
而在实际体验中我发现这套混动系统在车速超过100kph之后,油耗会略高,大概是因为车速高了之后电机能够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其实在80kph及以下的状态下,这套混动系统能够十分明显地降低油耗。也就是说,若是日常在城区内用车,3.8L的油耗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这次实际体验之后,我认为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实力毋庸置疑,同时它也打破了我甚至是很多人对于此前插电式混动车型电量耗尽后油耗飙升的印象,可以说,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出现,的确让比亚迪或是说自主品牌在迈向新能源时代的路程中,又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