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最重磅的消息之一就是燃油车即将禁售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官宣停产、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这对于那些新能源技术还不成熟甚至是没有新能源技术的车企来说,这个政策也带上了毁灭性的意味。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大家最为关心的是,传统燃油车以后还能不能开?现在买车还要不要选择燃油车?
国家与地区方面: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将达到20%左右的新目标;
英国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禁售纯燃油车,2035年前停售混合动力汽车;
美国加州则要求所有乘用车在2035年之前实现零排放;荷兰、挪威、意大利、法国、英国、印度等国家也纷纷推出禁售时间表,时间最早的为意大利罗马的2024年,最晚的是法国的2040年。
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宣布了自己的禁燃时间表,要指出的是,这里面大多数都是一个目标和愿望,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并非强制执行。
随着汽车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一些我们比较喜欢的品牌车型也已经逐渐走出我们的视线,比如道奇的蝰蛇,虽然这辆车的格言是:“There's no replacement for cubic displacement(排气量无可取代)!
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当地时间2021年6月22日在柏林气候大会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奥迪已为果断、有力地步入电动汽车时代做好了准备”,并提到2033年奥迪将逐步淘汰燃油引擎。
不过这也并非一蹴而就,从步骤来看,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产品(EV)。至2033年,奥迪计划逐步停止内燃发动机的生产,目标是最迟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据悉,奥迪将于四年内推出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车型。全新一代奥迪Q8将于2026年推出,该车将成为奥迪品牌最后一款采用内燃机的车型,与此同时将推出奥迪Q8 e-tron。不过奥迪预计,2033年后,中国市场对燃油车型的需求或继续存在,因此奥迪可能会在中国市场继续提供本土生产的燃油车型。在去年12月份,欧洲本田副总裁就表示过“本田将会在 2022 年底之前在欧洲市场停卖所有纯燃油车款,仅保留纯电以及油电动力系统。”到了今年4月23日,本田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2040年将电动汽车(EVs)和燃料电池汽车(FCVs)的销量占比提高到100%,这意味着,本田汽车将在2040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而6月23日,本田又再次强调:到2040年将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只销售电动汽车和其他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本田汽车总裁三部俊博表示,公司将集中管理资源,以实现碳中和。
在半年时间里多次重复停售燃油车,也见得本田汽车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迫切,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田在纯电动方面的建树已经处在后续梯队。与本田引以为傲的i-MMD混动系统不同,在纯电动领域,本田家族只推出了VE-1一款产品,这也是缤智的油改电车型,并且还不归属于本田品牌,而是归属于广本理念品牌。而本田品牌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车型,目前仅有本田e这一款,但其娇小的车身尺寸和200km左右的有限续航水平都让其无法成为一款热销车型。因此,本田计划研发全新的、可以支持生产更大尺寸车型的电动车平台,该平台将至少可以支持紧凑型车和中型车的开发,预计首批车型将在2025年推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中,本田落后的进度也迫使它更加激进地参与电动化。日产宣布从2025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仅提供混动和纯电车型,纯燃油车型将停止销售;
捷豹宣布将在2025年转变为纯电动品牌,停产燃油车型;沃尔沃也宣布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届时将只销售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宣布2022年前旗下的传统燃油车将全部停产停售,所有生产的车型只提供混合动力版或者纯电动版,smart也将会在2022年前完成电气化。通用汽车表示将在2035年仅生产电动汽车,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
丰田计划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就要占到丰田全球销量的一半;
宝马计划在2030年生产70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且三分之二还是纯电动车型。宾利计划到2025年时,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2026年时,宾利阵容中将只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而到2030年,宾利将完全实现电动化。北汽早在2018年已表示:除特种车、专用车以外,2020年先在北京停售自主品牌燃油车,在2025年会在全国范围内停售自主品牌燃油车。为全国燃油车企业作出了表率。
长安汽车亦早已宣布2025年将停产停售传统能源汽车,计划推出21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以及1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政府试探性的态度相反,中国车企在停售传统燃油汽车上的态度更加坚决,停售的时间也比欧洲车企2030年全面停售燃油汽车的时间提前整整5年。长安北汽宣布停售传统燃油汽车,有望大大刺激其他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和布局,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宣布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各品牌蜂拥而至地宣布电动化战略,更大的原因其实还是被时代的潮流所推动。
从2018年开始,我国新能源需求开始从政策驱动转换为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相比起在市场上慷慨激昂的推广,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技术上的提升才最为关键。我国目前已掌握了IGBT、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与主要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专家们认为2030年中国实现全面电动化是完全可行的。
但根据现有电动车车主用车后的反馈,电动车的续航、充电桩不普及、电池的寿命、电池安全、回收污染等问题仍让人内心担忧。

蔚来李斌一句“2022年量产固态电池”引发一片质疑,而广汽埃安“8分钟充满续航1000公里”则遭打假。小鹏P7续航上了700公里,采用的则是将汽车轴距增加到3米,堆更多电池的方式,整车重量也因此增加到2吨。眼下,车企虽很拼地去解决电动车续航痛点,但成果并不惊艳。
另外,据业内估算,最早上市的一批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处在“退役”期之内。国内研究机构预测,按照电池寿命8年左右来算,2022年就会有42万吨动力电池需要回收;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会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怎样证明报废电池不会成为新一代的污染?
电动车成熟度还是需要时间考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换代的大趋势下,哪一家车企能在新能源领域率先实现技术、产能和服务的优化,就意味着抢占了市场先机,就能赢得未来发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买燃油车还是可以的,现在距离禁售时间还有很长时间,现在买的燃油车有可能在政策还没实施的时候就已将报废了。而且就算我国要实施禁售燃油车政策,也不可能会立刻就让燃油车消失,禁售之后最后一批燃油车还能再行驶十年。现在想要买车的人完全不用担心,已在使用燃油车的人就更不用担心了。
既然新能源汽车已成定局,即将要购车的朋友们有什么想法?支持传统燃油车,还是买一辆新能源车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