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你会选购“网约车/出租车同款”的车型作为自己日常出行的座驾吗?为什么今天突然聊起这个话题,因为有着网约车/出租车标签的AION S推出了专为C端市场打造的AION S Plus,日前(6月23日)也正式上市了,指导价为13.96万~17.26万元。
只要挂上“标签”就不考虑?
普通家庭用户是否愿意购买出租车和网约车同款的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以前的出租车一般会选择淘汰了的车型,如北京现代老款的悦动和索纳塔。直到2016年,广州丽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与广汽丰田共同举行了雷凌双擎出租车交付及发车仪式,首批50台雷凌双擎混合动力出租车正式投入运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想买雷凌双擎的消费者认为,花十几万买了一部“出租车”心情非常不爽,一些已经购买了雷凌双擎的车主也认为自己的车辆档次被拉低了。如今,购买雷凌的很多用户基本是用作于网约车,形象回不去了。
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投入到共享出行领域,消费者是否也顾虑影响产品档次呢?熊熊我曾跟某新能源相关人士讨论过此问题,其表示,传统燃油车领域,个人用户确实会对专车或出租车所采用的车型有一定的“偏见”,从而降低选购的几率。
不过,新能源车不同,尤其是纯电动车,这是全新的领域,大家对续航里程和电池衰减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而作为专车或出租车的电动车则更容易让私人消费者信赖。出租车网约车都在用,你还担心续航不够?还担忧电池衰减?高强度高负荷的用车条件下,正好验证这些产品的技术是否靠谱。
事实很打脸,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只要投身“出行”之列,都会很大程度低降私人用户的选购。其实,广汽埃安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AION S的“炫”系列面向网约车和出租车,而“魅”系列则服务C端用户。但随着更多的魅系列投入运营,整个AION S车型被贴上“网约车/出租车”的标签。
视觉和功能上与网约车划清界限
AION S Plus的诞生意义在于主攻私人用户市场,你不会看到AION S Plus的网约车和出租车的涂装版,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继续留给AION S。也正因为AION S之前“炫”和“魅”两大系列的失败,AION S Plus不仅仅在外观设计上进化,而是全方位地革新。
外观的变化就不多说了,主要是增加了“冰玫粉”和“全息银”两种特殊的车身色,以及超低风阻的设计美学,这些都是视觉上的主观感受。而实际使用的功能上,AION S Plus应用了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首先是上车即上电,挂挡即开车。接着,5G抖拍和多维娱乐体验。最后,ADiGO 2.5自动驾驶系统和自动泊车等功能一应具备。
安全,是一切的前提,AION S Plus搭载的弹匣电池,适用于所有类型电池,提升安全性能。AION S Plus提供三种续航版本(磷酸铁锂电池410km,三元锂电510km和602km)。AION S Plus电机最大功率165kw,能够实现6.8秒百公里加速性能。
说在最后
从品牌独立,到连续两款新产品的推出,广汽埃安的形象逐渐清晰。号称“十五万级轿跑之王”的AION S Plus,将与“10万级科技头等舱”的AION Y“强强组合”,将助力广汽埃安突破市场潜力巨大的10-20万元级汽车市场,并加速推动智能电动车的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