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先声明,本人赛道经验有限,赛道技术有限,本文更倾向于新手赛道入门体验与分享。
❂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卖车的时候,说新车型延续家族运动基因,但细看一下无非是溜个背,减个风阻,熏黑一下轮毂,增设一下外包围,但你打开引擎盖一看——嗯,1.3T。
但市面上还有另外些个品牌,不太说自己车是“运动基因”,而是说有着“赛道基因”。大家一听,那这个车,门槛一定很高,车辆一定非常昂贵,车型一定超限量,大概率是两人座的超跑。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确实,能轻松驾驭赛道,跑出惊艳成绩的车,自然是轻量化超高性能的跑车,尤其是打开来里面除了让你不会飞出去摔死的防碰撞设置和方向盘档位杆啥也没有的真·赛车。
但是如果你问我,有没有赛道基因非常充沛的量产轿车?有!3.0T 350hp的Ghibli。
你再问我,有没有赛道基因非常充沛的量产SUV?有!4.0T 550hp的DBX。
这两台是我各种赛道试驾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
不为别的,它们是真正意义上在赛道上“裸奔”。
也就是说,这两次活动里试驾的车型,大多都是平时路面上的试驾车,因为活动需要,直接换套轮胎拉进赛道,由于媒体太多,车辆不够,很多台车还是经销商的4S店试驾车临时“应征入伍”的。
这个时候就会有杠精跳出来说:领克、吉利也都用自己的车型办过赛道试驾甚至是比赛,它们没有赛道基因吗?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基因”是什么?百度百科里,基因指的是遗传因子,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意思就是你生下来有就有,生下来没有就没有了,一切后天锻炼、添加的技能和特征,都不能算在基因里。
就和下棋一样,知道规则,谁都能上去走个当头炮,再把马跳,如果是单纯的去赛道上开一圈,目标是完赛,别说领克和吉利,mini cooper、五菱宏光也未尝不可。而一旦涉及到鸳鸯马、三步虎这类操作,没有后天刻苦的钻研,一般人也就只能GG了。
但神童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在实际对战中想出对策,从而进攻取胜,这就是基因带来的优势。所以吉利也好,领克也罢,确实在赛道上凭借着后期的努力、对车辆的不停进化、改装、提升,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是一台阿斯顿马丁或者玛莎拉蒂的量产车型,公里表即便是0,跳过磨合期直接扔上赛道,就可以帮助一个驾驶者体验到更极致的过弯速度,过弯角度和直线加速。
当然,这些品牌的价格差了十倍不止,而且吉利、领克也从来没有夸大宣传自己的赛道性能,一般还都是标榜运动为主,所以我没有抹黑自主品牌的意思,只是提前用杠精的魔法反击杠精而已。
❂
我知道你们已经听玛莎拉蒂4个字听到烦了,所以接下来的全文我会拿DBX作为参照物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上面一段比较玄乎的话。
在真正驾驶DBX下赛道之前,其实我也觉得SUV下赛道就是一个噱头。想要一台车在赛道上开的好,那么它的重心要尽量低,过高的重心高度车辆过弯、加速、制动时,四轮上的载荷转移变大,操控性因此收到影响。当然,也不能无限低,否则一个路肩可能直接把你底盘干没了。
除此以外,重心的位置也很重要,为什么有人说给718换上911的引擎,718就会是永远的神?因为718是中置引擎,重心配比更接近前后50:50,操控性会更好。
但一台SUV一般是什么样的?为了提供一定的越野能力配上了巨高的离地间隙,任凭空气悬架怎么给力调节,也无法做到轿车跑车那样的低重心,再加上前置后驱的布局方式,开起来随随便便一个多余的刹车,后轮就到前面去了。
但是在上海赛车场试驾完DBX,我就傻了。试驾过程中,因为正好是一个雨天,我因为赛道经验不足,依然选择了正常天气情况的刹车点,导致入弯时的速度没能及时减少到我能力可控范围之内,这时候我选择了补半脚刹车,随之而来的是车身强烈的抖动。因为如果车辆高速过弯时再踩刹车的话,额外增加的摩擦阻力会打破车轮与地面仅存的静摩擦力,这时候车轮容易发生侧滑,如果刹车力度过强,还会有翻车的危险,更不用说在雨天了。
但在一秒之内,整台DBX在我没有更多操作介入的同时,立马恢复到了最佳的赛道行驶状态之中,紧接着沿着最佳行车路线继续转向、加油、出弯都没有任何问题。在我的预想中,一般侧滑、抖动之后,整台车会需要减速、回正方向,稍作调整之后再出弯,但DBX依靠着量身打造小转向比转向系统以及全新的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在过弯时底盘把车身牢牢固定在地面,重新分配了轮子间的动力输出来带动这台SUV恢复原态,以最快最好的姿态重新出弯。
然而有可能是危险边缘的试探没闹出事,第二圈赛道驾驶的时候我依然碰上了刹车点没有提前的问题,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无奈选择了多补小半圈方向,以此来弥补转向不足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速度和角度放在一般的SUV上,基本上离心力和侧倾能够让副驾驶的人把头发甩出窗外了,但DBX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非常稳定,依靠着可以向每个轴传递高达1400Nm的防倾力的48v电动防侧倾控制系统,将人牢牢垂直锁在座椅上。
最后在上赛赛道里的大直线,简单的地板油,DBX车速轻轻松松220km/h,我相信如果是换做职业车手配合好天气,240km/h也不是问题。
❂
我举这三个例子,你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那就让我再嚼碎一点喂给你吃吧。
不论是小转向比转向系统、ESC系统还是48v电动防侧倾控制系统,这些都是我从车上下来,对照着我刚才的体验去寻找它搭载的功能。但当我们在车内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车一下子就恢复正常了”,“我可以接着飙了”。如果不是车媒,你根本不需要深究这些状况背后的原理和功能。
换句话说,如果你开一台星越,一台05,你可能需要花好几秒来调整,或者被强大的侧倾弄的头昏眼花,于是你会觉得车辆打滑失控太可怕了,于是你刹车点不断提前,紧接着你会没有勇气和机会去找到极限过弯的感觉。而赛车本身就是在失控和操控的边缘来回穿梭,找到极限,没勇气试,就没机会感受。
而最后的大直线,肆无忌惮的踩油门,短距离220km/h的提速,DBX在加速领域提供的性能是实打实的V8,4.0T。这都是吉利、领克不改装的量产车型无法触摸的领域,更不用说你不可能指望靠05跑3圈赛道下来能够不换刹车片、不冷却刹车盘直接去第4圈找最好成绩。
像DBX、Ghibli这样的车型,它能够做到让一个普通人上赛道,也能轻松地找到竞速的乐趣和魅力所在,同时他们也不需要对安全性有过多的担忧,因为车型的很多配置都自动过滤掉了不少赛道里易发的状况,而搭载的初衷本身也是为了所有人都能更好的在赛道里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所以基因真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它需要的就是一个解放的契机,或许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基因天赋,但他们终其一生也没踩中过那个点。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些有着赛道基因的车型的优势、强点时,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感受和利用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