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A级”,或许连“豪华车”的门槛还没有踏进去?

爱车觉罗PLUS
05-24

JUELUO·快评

前言:通过“入门级”,豪华车很好地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过从车型价值到存在方式,它都与“高级”彻底错位。

编辑 | Myayan 2021年中国北方汽车新媒体集群秘书长单位

如今韭菜多,都想割一割!

抓住了人们 “总想进一步”的消费痛点,豪华车品牌不断拉低“入门级”的门槛,车价也随之“总在降低”。

有没有想到,20万元的买车计划,如今完全可以买到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在内的很多车型。市场即是如此。包括宝马1系、奔驰A级、奥迪A3,等等,这些豪华入门级车型落地不到20万元,终端价格堪比合资品牌的中高级车型。那么问题是,如果你有20万元的预算,你会选择雅阁、迈腾与凯美瑞的中高配,还是想抓住豪华车的尾巴,去购买奔驰、宝马、奥迪的低配?

奔驰用“A级”来应对。在豪华品牌20万元以内,奔驰汽车拿出来的是A级。目前奔驰A级的官方指导价为21.18万-29.98万元,经销商参考价格为16.18-24.48万元。在沈阳地区,经销商针对其中2020款改款 A180 L给出了5万元的现金优惠,包括贷款、置换补贴等促销方案也一应俱全。这样一来,绝大部分购车者完全可以把买车计划提升为“豪华”级,至少相比网红级本田思域,奔驰已经红了一个多世纪。

目前,豪华品牌入门级车型提车价格均在20万元以内,高配车型含购置税等,落地价格基本超过了25万元。那么,在注重品牌、在意配置、讲究大小的汽车消费观念里,有没有人愿意花更少的钱去购买一台低配的奔驰A级?

从车价来看,花钱入手“BBA”,绝对是顺势而为,花16万元购买奔驰A级,也是正常的想法。但是,入手之后,就拿奔驰A180 L来说,名义上是豪华车,但实际上却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从整车设计来看,外观上不值一提,如今自主品牌车型的外观设计与配饰点缀就可以甩出它几条街。唯一显眼的就是那个大尺寸三叉星辉车标了。内饰设计上,如果你选择2020款A180 L这个版本,只能说这款入门级,绝对会限制你对豪华车的想象力。要说设计感感与实用性,它甚至连“豪华”的门槛还没有跨进去。

包括手动座椅调节、卤素大灯、塑料方向盘等等,这些基本装备还不及同级奥迪A3与宝马1系,更别说与雅阁、迈腾、凯美瑞的同价位车型相比。所以,奔驰A级的低配车型绝对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如果你要买到真正的豪华级,则必须多花了两三万元,甚至更多钱,才能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A级”。重要的是,这个“A级”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高级”。

最让人吐槽的地方是动力。奔驰A级全系搭载1.3T四缸发动机,其中A180 L设定为 136最大马力,最大扭矩为200牛米。以这种底气,如果是换个自主或合资车型,它绝对是“10万级”的动力。【爱车觉罗】网友李涛曾亲试A200 运动款有感。他觉得,这款1.3L发动机带来最大250牛米的扭矩,在城市驾驶中足以,但是发动机的噪音传至车内,无一点驾乘舒适度可言。而7挡双离合变速器也没有给这款奔驰A级带来任何操控感。

不管怎么说,A级也是一台奔驰车。但对于奔驰来说,这款A级车绝对代表不了奔驰汽车的整体实力。根据数据统计,奔驰A级车4月份销售6700辆,国内轿车市场总销量排名第35位。应该说,在轿车市场同价位、同级别车型中,它还算不上热销。

难道,买奔驰就是了为品牌吗?从整车性价比来看,这就像各花入各眼,有些人会觉得化十六七万买个车标值得,至于像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等这些基本配置都没有,过后花个几千块钱配置上就行了。不过尴尬之处在于,如果加上各种“装饰”,所花掉的那些钱,已经把A级车推向了更高级。如果是这样,你为何不与C级,或者是那些二线豪华品牌性比价更高的车型看齐?

提升至独立悬挂和18寸AMG轮圈、选装64种渐变色氛围灯......通过各种“选装包”,才能够真切体验到“高级”的奔驰A级需要花掉你25万余元,落地价接近30万元。一对比,奔驰C级感到很无语;再一比,人们对奔驰E级更期许。

显然,奔驰汽车完全是为了降低豪华车门槛,为那些“总想进一步”的消费者推出了这款A级车。但实际上,虽然定位不高,车价又偏低,但它并没有融入到人潮,成为奔驰汽车或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的一道主菜。

但不能不说,如今的韭菜太多,从A级到E级,奔驰汽车都想割一割!

日前,宝马汽车也官宣降价了。主要集中在更高级别车型中,其下3系、5系以及X系列车型价格分别下调4000元-5000元。至于宝马与奥迪,本身车价也不高,终端提车5-10万元的综合优惠力度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奥迪A3与宝马1系等这些入门级,也是当前的奔驰A级吗? 请关注“续集”。

孟想·成箴

对于汽车品牌而言,打造一个品牌,一定是站在市场的角度;打造一款车型,一定是跟随消费者的目光。但对于某些品牌而言,只注重自己的“存在感”,也就是说,我知道消费者怎么想,but我仍然固守我的角色,让消费者只对“品牌”而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