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吴越大王
今天咱们来看一辆“超跑”——“法拉域”!
如果非要用简单化的语言概括思域这款车,我肯定总结如下:颜值超群、性能突出、各项都优秀。
因为是手动挡车型,涉及到看家本领了,所以驾驶方面肯定会多聊两句。但这些关于“性能”和其他特点的内容,稍后才会聊到。我先来聊些粗浅的、表面的、外在的……
作为一款三厢轿车,思域选择了近似于fastback的造型。个人觉得所塑造出来的身形比例,在我心目中可算是美到没边儿。
我们可能更熟悉同样造型风格的奥迪A5、A7,像帕纳梅拉这样的大型车也在模糊三厢、两厢和跑车之间的界限。以往高不可攀的轿跑造型如今10万不到可得,这样的“法拉域”如何让人不爱。
再来看一些细节:
中网被“化简”为一根亮银色的粗杠——虽然说值得一提的元素只有这一处,但讲真,思域的前脸并非是简约风格的。富有层次感但所构成的元素却又极少,这样的手段确实高明。
而下中网也是货真价实开了几个通风孔,并非纯粹的精神空力套件。
后尾灯的设计是本田家族目前的新风尚,即便是雅阁的尾灯,也只是这款回旋镖尾灯拖了个小尾巴……
一般来说,手动挡车型都是车系的看门人、垫底的,但是在思域这里,手动挡仅是用来兑换驾驶乐趣,像无钥匙进入这样的硬配置并不会被阉割。
其实又何止是无钥匙进入呢,这台手动十代思域配置亮点并不少。
比如这个带有倒车影像、蓝牙、Carplay功能的触屏主机,和其他配置的思域并无二致。
我又想起了诺总当年那台手动宝马3系,连雷达都没有,对我来说,每次倒车都是处刑。
多功能方向盘缺失?
其实只是右边没了按键,因为右边原本是针对自动挡的定速巡航、车道保持按钮,因为咱们这台是手动挡,自然无福配备。
但是左边的常规功能和娱乐功能按钮,一个都不少哦。
Autohold可以极大地缓解手动挡驾驶员疲劳的双腿双膝。
电子手刹也要比机械手刹高档不少。
这俩功能配合得当,约等于给这台手动挡车型配备了坡道起步辅助,实用性大大提升。
还有一处,对别的车来说颇为常见,但对于日系车来说还是比较“奢侈”:主副驾一键升降窗!
当然,如果你是皮革控的话,手动思域的“豪华感”到座椅这里就要打住了,因为思域只提供了织布座椅,虽然还挺有心思地提供了碳纤维纹路的织布装饰……
但也同样因为织布座椅,这台车跑了2.5万公里但座椅成色无可挑剔。而且这织布表面纤维比较粗,耐磨性、防滑性更是超越其他竞品。
据收购顾问说,前车主一直都套座椅套,所以这米白色座椅并没有什么脏污。
我们有个同事也开同款内饰配色的法拉域,他也是常年座套伺候。这位同事也多次痛陈这内饰的颜色不耐脏,必须时时刻刻戴套。但是只要保持干净,思域内饰的颜值就很有保障。
而前排两个座位的安全带扣都是带自适应锁扣的。在发生碰撞时,它能把安全带上下两截锁死,让我们的胸腔、腹腔不会受到过大的约束力。这是目前十分流行的安全配置,成本比普通安全带扣高N倍。
方向盘两侧的饰板还有拉丝效果,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材料打造,但是视觉效果还是值得点赞的,运动氛围也算是营造出来了。
而这台法拉域大部分的运动氛围确实是来自这根小棍棍:本田工程师很有心机地做了个短拨杆,这精气神瞬间和低价买菜车区别开了。
不过先不聊驾驶感受,我们继续看车——在排挡杆前后,都是十分宽敞、方便的储物空间。设计得很简单,但是功能也算各不相同,收纳力拔群。
同样拔群的还有法拉域的后排表现。
前排座位现在的位置就是我的乘坐体位。不过因为要踩离合的原因,座位可能会比自动挡车型略靠前3cm左右。
但即便如此,超过25cm的膝前空间也够让我瞠目了。
不过后排中央既无储物盒又无出风口,这一点倒是蛮寒酸的。
不过侧面门板上的储物格空间颇大,门把手其实也是个小小的储物空间,这两处算是个小小补偿。所以单就后排储物空间而言,思域倒也领先意大利的同级对手,符合买菜代步超跑的产品定位。
后排的填充物柔软程度令我印象深刻,可谓一戳就陷。
还有一处细节颇为打动我,便是这包覆率极高的全包围脚垫,似乎只要不是金属面的地方,都被这脚垫覆盖住了。
甚至连机盖拉手都不放过。
一丝不苟的全包围脚垫,加上一丝不苟的座椅套,以及我在角落里找到的一根细长软的头发,我似乎可以断定前车主是个小姐姐了。
这也解释了为啥她要把里程那么少、成色那么好、驾驶感受超群的法拉域早早出手——姑娘和手动挡,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八字不合。
而打开后备箱,作为紧凑型家轿的标杆,这里的空间自然不会特别差。
而且还有后排释放按钮,用起来特别方便。
该聊的都聊得差不多了,该说说驾驶感受了,解释下为啥思域会被称作“法拉域”了。
从底盘反馈来说,思域依然是一款主打舒适的日系车取向。但是更加紧实的反馈、行程不长但刚度不算柔弱的弹簧,以及绝不拖沓的转向……如此种种却也是洗心革面,和以往老款思域也有所不同。
如果你想再突破一些,也可以淘宝一堆改装配件,调配出自己的独特风味,而且所费帑资寥寥。
而这短棍所代表的,却是一种更加纯粹、欢乐的驾驶感受,而且这乐趣着实不小,可算是喷涌而出了。
6MT以往可不是买菜车上常见的配置,更多是钢炮们的搭配。
此外,思域MT的选挡质感明显提升:间隙更加紧凑,中间旷量很小,但是感觉不到太多的动力总成的振动(这很高级)。
推动挡杆时,你会发现入挡点十分清晰,段落感明确,比起青轴键盘也不遑多让。
思域的齿比搭配算是比较稀疏的,在常用的2000rpm时,即便是高挡位时,每次升挡也会换来500rpm左右的转速下降。
这样的设计和赛车背道而驰,因为会丢失太多扭矩。我们日常用车自然不会在意峰值扭矩,但也的确会因为转速变化过大,出现比较明显的顿挫。换言之,思域的油离配合的难度比较大。
当然,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我们的巡航转速更低,对降低油耗大有裨益。
此外,相对宽泛的齿比允许一个挡位覆盖更多的速度区间,不会让我们频繁换挡,降低驾驶难度。
而且相对来说,思域的离合器半联动区间很大,不容易熄火,本身就是新手友好型取向——当然,也是反赛道化的取向。但真·性能车的离合器确实更容易起步熄火。
说到这个,发动机的表现也让起步熄火远离了咱们法拉域。
不过在聊这台有亮点、有槽点的发动机之前,先瞅瞅油耗。前车主干出了生涯6.1L/100km的油耗,应该能让各位买家爸爸满足吧!
除了变速箱、发动机牛逼外,像本田的ECON模式、图中的能耗指示灯也是功不可没。这油耗低的军功章,至少一半儿算是前任车主的吧!
好,说发动机了——
这代思域一上市,我就注意到手动挡的峰值扭矩要略大于CVT一丢丢(226Nm vs 220Nm)。据说是为了照顾CVT,而手动挡皮糙肉厚,就可以肆意妄为、释放天性了。
据说国外还有思域Si——205ps、260Nm,同样是MT的搭配。
这台L15B8涡轮增压1.5L发动机的硬件配置看齐了当时主流涡轮增压发动机。
比如缸盖集成式排气歧管,它可以加速暖机、降低油耗和排放,而且在高负荷时可以降低排气温度,保护涡轮。毕竟这个涡轮为了高响应,块头比较小,并不耐操。
这个技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比较有争议的一点,是本田取消了VTEC,取而代之的高重叠率的双VVT(本田叫“VCT”),可能是想“大力出奇迹”,用增压直接压榨动力。
只是1.0T和2.0T都又配备了VTEC,而且压榨得也挺狠……难道是自我否定?
不过这台1.5T的涡轮介入转速很低,发动机的低速响应确实非常出色。
这也是作为一台MT,思域十分好看的奥秘之一:宽泛而优秀的低扭允许我们在1000rpm左右来回换挡,甚至在50km/h就抹到6挡也不在话下。
当然,这台1.5T身上更争议的一点是机油增多。但以我司几名思域车主们的体验来看,召回措施比较有效,这两个冬天都没出幺蛾子。
其实在思域之前,十几万的买车预算,真就只是买菜代步车的天下。这个价位可以大空间、可以配置高、可以样子好看……但唯独驾驶乐趣不会太多。即便是换回些推背感,买家所牺牲的,也实在是多。而在10代目思域之前几年,这个价位你能买到的车,恐怕还要更加不堪一些。
当然,以上种种小算盘仅针对新车行情而言。而如今我们这台却是实打实的二手车,价格进一步压缩到10万元以内的区间。如果你拿这样的预算去各个4S店转悠,恐怕可选对象给你的束缚感、压迫感会更令人喘不过气。
所以说十代思域的价值,便是给了我们这些无法突破现实束缚却又一心想有所突破的人们一次真正的可以突破的机会。仅此而已。
是所谓“法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