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经济的宏观角度上看,除了房地产行业,销售额排第二的就是汽车行业。从政策上,中国更是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后30年,碳中和将为低碳产业以及固碳技术带来138万亿——180万亿的投资机遇,可以预见受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5年迎来会迎来强劲增长。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当下科技公司进入汽车市场可能是最好的时间点,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就是往智能电动化方向发展。”
反观2020年,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有意踏入汽车圈。做IT起家,凭借手机创业成功的雷军,好不容易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造车。正如他自己而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哪会愿意错过呢?
人到中年的雷军,豪掷100亿造车,他的底气何在?
首先,雷军的决心和创业经验毋庸置疑。
在发布会上,雷军情到深处泪洒当场,他说:“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其实到了50来岁这个年龄,各种经验足够丰富,雷军亲自带队做汽车,这个决心和他一路走来所吸收的创业经验,真不可小觑。这一因素或许真不是贩卖情怀那么简单。
据了解,在3月30日前的75天内,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这些都是为拨开云雾所做的努力。
第二,1080亿元现金储备不可忽视
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大投资、高门槛、高技术行业,没有钱就没有未来,小米官宣说自己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其实做汽车没上规模之前,公司将承受着巨大的亏损!但“公司亏得起”。小米账面上千亿元现金,比造车新势力财大气粗得多。造车新势力像是蔚来、理想、小鹏它们的钱终究还不是自己的,更多来自于投资人和大型融资。
小米是一家比较成熟、营收稳健的手机企业。对于造车这件事,3月30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正式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由雷军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自己投,不要投资,就不会有太多的域外因素干扰实现真正的“闭门造车”。
第三,小米确实有技术基础。
从做系统优化开始,到造出手机,雷军证明过自己,如今,本就有上万名研发人员,打通IT和智能汽车的隔阂壁垒,小米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第四,坚实的用户基础
小米10多年来培育起来拥有一定购买力的“米粉”,无疑能够更快拉拢住一波发烧级用户“热启动”小米汽车。毕竟“物美价廉”始终都是小米杀敌制胜的利器。生态链的打造,也为小米汽车赢得市场和用户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五,小米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艾迪哥为此做了一次调查,问身边的朋友为什么喜欢小米,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说,因为小米手机性价比很高。汽车是什么,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高贵的奢侈品,就是一个普通的代步、出行工具。小米对于性价比的追求,也恰恰是普通汽车原本该有的理念。
以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为代表,蔚来、理想、小鹏,单价都不便宜,他们有的是在模仿特斯拉开始,有的在坚持特色,有的还想弯道超车,艾迪哥任务这些都是一种思路,但如果有钱、有技术、有实力、有资金就可以弯道超车特斯拉,这是不是又太简单了?
艾迪哥认为,这次小米造车,需要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小米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而且一直很了解大多数消费者需求,或许小米也能造成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你觉得小米造车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