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归零,攀登新高峰

汽车商业评论
03-10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赵昊然

这已经是朱华荣第四次参加两会。

3月4起,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带来了八项建议。

四年时间,朱华荣紧跟时代脉搏和汽车产业变化趋势,一共带来了十八项建议,其中包括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统筹管理,促进小(微)型汽车消费及以旧换新,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车辆电子合格证取代纸质合格证等等,涵盖汽车产业链的诸多方面。

其中,中国品牌向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每一次两会,朱华荣都从不同的维度提及。

2018年,首次参与两会的朱华荣就提出了快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形象的建议;2019年,他呼吁推动中国品牌向上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20年,他再次抛出了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2021年,他带来了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的建议。

对于自己的执着,朱华荣曾这样解释,“近几年,我坚持在两会上提议‘快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力’,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尤为重要。”

从2018年7月,中国汽车在持续增长了28年后终于迎来拐点。随着市场销量的下滑,自主品牌的市场份由2017年43.9%跌至2020年的38.4%。中国品牌发展的窗口期已经关闭,存量之争意味着你死我活。

另一边,新四化的转型,新汽车的兴起,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自主品牌从量的累积迎来质的蜕变,纷纷开启冲高之路。朱华荣曾说过,“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口,长安汽车如果转型不成功,将面临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之际,长安汽车的选择是以归零的心态,再次创业。

1984年,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长安汽车由“军转民”,以微型车起家,这是第一次创业;2004年,跟随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长安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这是第二次创业;2017年,长安汽车提出了将效率和软件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目标,这是第三次创新创业。

每一次,长安汽车都踩准产业变更的节点,以前瞻性眼光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从头开始,不断进行着自我革命。

“创业”的初期往往是最艰难的,但三年时间,成绩已经证明长安汽车初战告捷。2020年,长安汽车集团销量成功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50万辆,同比增长12.9%。


飘红的成绩单中,朱华荣在两会上的四次发声都表明,长安汽车期待与中国品牌一同走上更高的台阶。


研发是根基,技术是护城河

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对一家车企而言,研发都是根基。

公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远超整个行业3%的平均水平,“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自主板块投入超520亿元,拥有来自全球24个国家,近万人的研发团队。

2019年4月,耗资高达43亿元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落成。新中心拥有141台全球顶级测试设备,涵盖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仿真分析、噪声振动、被动安全等12大领域,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此外,长安还投资了2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最大、国际一流的长安垫江试验场。


技术方面,长安汽车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4687件,连续5届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

此外,长安汽车3月1日表示,公司深入系统工程、环境感知、中央决策、功能安全、人机交互、测试评价、控制执行等7大领域研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开发中59项,实现了八大核心功能。

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积累,长安汽车已经在汽车最重要的设计、发动机、智能化、生产制造等各领域形成了体系化优势。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掌握了三大领域200多项技术,并实现了解放双手、双脚、双眼的自动驾驶体验,一些领先的技术如IACC、APA5.0、微信车载版等功能已经率先在量产车型上搭载。


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无论是2016年2000公里无人驾驶,到2018年自动驾驶车巡游-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长安汽车都始终走在行业前列。2020年3月,长安汽车完成了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测试,引起行业反响。长安汽车在该领域持续深耕,据悉目前已完成基于5G的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会开始前期,朱华荣刚刚作为大牌带货官全球发布了APA6.O远程智能泊车技术,长安汽车也成为业内首个实现这一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

向上的道路上,长安汽车以技术带动产品,进而实现真正的品牌跨越。

与此同时,面对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来临,长安汽车高度重视软件能力的培育,组建了2000多人的团队,在人工智能、芯片、高精地图、全息技术等领域进行研发。2020年,长安汽车全球软件中心入驻重庆仙桃数据谷,致力于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全球领先、自主安全可控的软件技术及移动智能平台。

技术研发领域,长安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打造出了蓝鲸动力系统,今年还将推出新一代高效黄金动力组合;在新能源领域发布了匹配混动、纯电、燃料电车等车型的长安智慧芯、七合一纯电动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

通过研发,长安汽车构建起了品牌护城河。朱华荣曾骄傲地说过,“长安的产品的确存在技术过剩的问题,这与长安的历史和发展基因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对技术的专注和痴迷是流淌在长安的血液中的。”


“技术过剩”正在助力长安汽车正在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

去年11月,长安汽车对外宣布,正式推出“方舟架构”计划。方舟架构能完整覆盖A0级-C级的所有车型,同时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设计理念、驾驶质感、安全性能等方面实现更高阶的进化,未来将成为长安汽车应对智能化、电气化趋势的重要技术基础,持续提升长安汽车整车基础性能。


产品与服务双轮驱动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自主品牌唯有向上发展。

与部分品牌的“一步到位”相比,长安汽车的选择是,通过产品—车系—品牌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迭代与升级。


产品上,长安汽车在2019年推出了造型越级,性能越级,配置越级、驾驶体验越级,价格不越级的“PLUS车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到了热卖车型上,现已形成了由长安CS75PLUS,长安CS35PLUS,长安CS55PLUS和长安逸动PLUS等产品组成的“PLUS”家族。

早在2019年,三款PLUS家族的SUV车型销量就达到了44.71万辆,撑起了销量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历时4年打造出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标准的全新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这一平台在2019年6月以家族身份正式对外发布,不到两年时间羽翼渐丰,实现了对长安汽车旗下主流车型的全覆盖。

去年,搭载蓝鲸系列发动机的“蓝鲸家族”累计销量突破90万辆。


在现有车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长安汽车于2020年3月推出了高端产品系列UNI(引力),并于3个月后上市了首款产品 UNI-T。新车出道即巅峰,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累计卖出了68556辆,是长安2020年销量的增长点之一。

高端车型和车系的热卖给了长安汽车再进一步的勇气。

2020年11月,长安汽车官方宣布正在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其中包括一个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朱华荣透露,全新的电动车平台会以三家公司的首字母CHN联合命名,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平台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以及部分三电零部件。

面对不断升级的产品,长安汽车的服务也要跟上。

创业伊始,长安汽车就提出了“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的方向。2019年,长安汽车宣布三年投入30亿元,打造“知音伙伴服务计划”,并向用户作出价格透明、时间标准、品质保障、快速响应、服务专业的“诚信服务五大承诺”。

随后一年,长安汽车将“客户经营”作为第一能力、第一要务、第一工程。成立全国首家5G+AR远程服务中心、招募知音伙伴体验官、搭建抖音“长安V服务”直播平台以及每年开展“粉丝狂欢月”活动,一系列的举措快速地提升了客户服务满意度。


大量的资源投入、全面的服务意识、诚挚的服务表现,使长安汽车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长安FAN”。2020年,长安品牌客户已突破1900万,会员突破1374万。用户对企业服务和品牌价值的认可,也推动了长安汽车进一步向上发展。


长安汽车的良性循环

创业之中的朱华荣很忙。

3月,在两会为中国品牌奔走呼吁的前夕,朱华荣化身“大牌带货官” ,对长安汽车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的各项功能进行亲身演示。


过去一年时间,类似事情还有很多。2020年3月,朱华荣在重庆街头测试搭载L3自动驾驶技术的UNI-T,以“总裁主播”身份,全程真实在开放路段测试直播长安汽车L3自动驾驶技术亮点;10月,朱华荣在第五届粉丝盛典中,与200名长安FAN共赴家宴。

近来,华为、阿里、百度、苹果、腾讯、谷歌……中外一大批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汽车市场,特斯拉的出现,新势力市值的飙升,令圈外人看到了汽车的巨大发展潜力,科技与汽车之间的界限愈发的模糊。

科技企业想进军汽车圈,汽车圈也期待不断扩大边界,在长安汽车向科技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不仅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发生改变,掌门人的办事风格也出现改变,创业和活力逐渐注入企业的DNA之中。


持续投入研发,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实现“四化”上的领先,将先进的技术迅速应用到汽车产品上,辅以更好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获得新的增量,引领品牌不断向上……三年创业之后,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获得了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找到了连续增长的秘籍。

但朱华荣却在2021年的新年寄语中表示,“2020年的逆势恢复并不值得庆功,第三次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

赶在去年结束前,长安汽车发布了“科技长安,智慧伙伴”的全新品牌定位,以用户购车为起点,为用户提供智慧产品、聪明汽车、暖心服务,是长安汽车品牌的使命。

在圆满完成了“十三五”之后,以“十四五”为新的起点,长安汽车将坚定第三次创业战略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加快科技能力提升,以科技为手段、“智能化、电动化”为特征,推动公司向共享产业、生态产业发展,形成“新汽车+新生态”的产业公司,到2025年实现产销360万辆。

为达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长安将加速智能化核心技术培育和产业布局,加速全面电动化;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打造经典产品;强化软件定义汽车,构建技术、产品、运营、服务一体化软件能力;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重构直通、直连、直管的新营销模式;聚焦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软件、生态市场等领域,构建产业生态。

“北斗天枢”计划持续推进“4+1”活动,预计到2025年,L4自动驾驶量产上市,软件科技人才的规模达5000人,真正做到用“软件定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以突破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未来5年,发布105款车型,其中包含23款新能源车。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5%。


“第三次创业算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自我革命。我们将打破对传统造车价值链的理解,去迈入一个全然未知的新领域,不断探索。”朱华荣说。

秉承归零心态,坚持创新创业,似乎已融入长安汽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在自身前进的过程中,长安汽车也不忘主动肩负起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任。可以期待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两会之后,长安汽车和中国汽车的2021年将开启加速模式,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