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车载视频在网络传开,视频里一群小学生正在有序走斑马线过马路,一司机未礼让行人,强行穿过人群通过斑马线,随后司机还下车言语谩骂带队老师,所幸未造成任何学生和老师受伤。
鲁莽驾驶的行为在我国经常发生,因不规范行驶而造成伤亡的事故也层出不穷。根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我国该年每十万人就有18.2人死于交通事故,处于全球所有国家的中高风险位列。而欧洲则是道路最安全的地区,英国该年每十万人仅有3.1人因交通意外去世,仅是我国的六分之一。
不少司机应该都有过路怒的经历,我自己也会时常出现路怒情绪,对于国内市区复杂多变的路况,很容易使我产生焦躁情绪,产生胡乱变现、强行超车等行为。
但我在英国生活的一年时间里,驾车出行时从未出现急躁的情绪,即使是在十分拥堵的路段,我也不会产生胡乱变道的冲动,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开车的心态?真的因为中国人车太多而导致我们无法规范通行?本文将分上下篇对比中英两国的法律法规、道路基建以及汽车文化等维度,分析英国为何能成为世界上道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从而减少道路上不良的行为和驾驶习惯。
让行不是出于礼貌,而是法规要求
在没有灯号控制的斑马线上,我国司机仍然较少习惯停车礼让行人,总觉得让行是懦弱的表现,或者让行是出于礼貌的行为,如果赶时间则可以选择不让行。
而关于车辆何时需要让行,英国道路法规规定,当行人踏入人行横道时,车辆必须让行,当行人仅靠近或站在人行横道边缘时,车辆应该减速通过。另外,在没有红绿灯控制的路口,人行横道两边一般会有闪烁的黄灯提示司机注意观察随时出现的行人。
事实上,英国的行人在过马路时更加随心所欲,毫不顾忌过往的车辆,而那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也会更多,由于英国车流相对较少、车道较窄,不少人不愿作漫长的等待,或者是不走人行横道直接穿过马路。相比之下,国内行人的素质更高,很多人都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此前,我国交通法规已经明确了礼让行人的标准,国内不少城市也已经出动电子监控抓拍不礼让的违法行为。现在慢慢地大家也逐渐养成礼让行人的习惯,但也有司机反映,在某些人流量过大的路段,如果一直按规定让行,车辆根本没办法通过,无奈之下只能强行通过斑马线,所以在人车都较多的中国,灯号控制似乎能更好解决问题。
驾校灌输路权观念,提高个人交通安全素养
说到礼让,就不得不提到路权。我在英国学车的时候,教练和我讲最多的一个词就是priority(优先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路权,路权是维持交通顺畅与维护交通安全的最高概念,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优先权划分,谁占有更高优先权,谁就有先行的权利。上文提到的“礼让行人”也是路权的一种。另外,因为英国车流少,为了加快通行率,不少十字路口都不设红绿灯,“辅路让主路”、“转弯让直行”这些规则就需要驾驶员铭记于心了。
当然,为了让司机们快速分清优先权,很多路口都会设有路牌提醒,连接主路的路口会有“Stop(停止)”或者“Give Way(让行)”标志,又或者地面上有白色的双横虚线,以提醒司机进入主路前必须停车,确保安全后再通行。教练也会特意安排学员多走这些路口,以便形成习惯。
除此之外,“后视镜—信号—机动”也是学车时教练经常强调的,通常指转弯前必须要做的三个动作。首先,通过后视镜观察你需要转入的方向的后方是否有汽车、自行车等其他道路使用者靠近;同时,按下信号灯,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你要驶入的方向,并不断观察前后方路况;在确保安全后,做出转弯动作,并不断观察路况。
在英国路考的过程中,这一套动作也会成为考官打分的考核项目,以至于即使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中,英国的司机也能安全有序地通行。所以在英国开车,我会非常信任其他车辆,只要我占有更高路权,即使有车从路口快速靠近,我也不需要踩刹车,因为他们总会在白线前停下,或者赶在我经过路口之前完成转弯动作。
虽然国内驾校也有强调这些动作,但国内驾校更偏向应试教育,考生用脑子记住了每一个步骤的动作,却没有用心理解,不明白每个动作的意义。而且,国内学车学员很少有机会到开放道路练习,没有了真实路况的体验,使他们在获得驾照后真正上路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并不完全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
另外,对于有长期驾驶经历的司机来说,安全的驾驶程序往往被轻视,“不亮灯”、“快速转弯”等等不安全的行为貌似变成评为“老司机”的标准,导致在国内的道路上,转向不打信号灯、不观察直接并入主路的行为屡见不鲜,我经常不得不急刹车,躲避快速驶入的车辆。
环岛——有序行驶的艺术呈现
英国人除了发明上文提到的斑马线外,还通过改变规则解决了环岛的弊端,使得环岛成为英国很常见的道路设施。相比于十字路口,环岛的通行效率更高,能无时无刻地消化车流,它还减少了信号灯的使用,减少了交通冲突点,提高交通安全系数。在我看来,好的环岛设计真的宛如艺术品一般。
(图示为右舵行驶国家,环岛顺时针通行,左舵行驶国家则与之相反)
以一般的四向环岛为例,英国道路法规要求驾驶员在进入环岛前需要停在白色双虚线前,并观察右侧是否有来车,如果有,则不得驶入环岛,需要等待到与右侧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后方能驶入。另外,一般双车道以上的环岛都会在每条车道上标有通往的方向,司机进入环岛前必须亮出正确的灯号并选择正确的车道。由于规则较为复杂,加之国内环岛通常有信号灯控制,导致在环岛通行成为在英国考驾照最难的部分,但当我熟悉了环岛后,才发现其妙处,合理的道路基建真的能带来安全有序的驾驶方式。
反观国内的环岛,大多数都有信号灯控制,导致很多司机不熟悉环岛使用的规则,经常在缺少观察的情况下驶入环岛,影响环岛内的车辆。另外,车道的选择也非常随意,基本上是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开,快到出口了才连续变道驶出。这样反而增加了交通的冲突点,违背了环岛的设计理念。
通过上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详细的法律法规、规范的驾驶学习、科学的道路基建可以使道路使用者更高效安全有序地利用道路,减少路怒的情绪产生。不过,单单依靠法律和道路设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能否使道路变得更安全,根本还是看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否足够好。明天就给大家聊聊,关于英国人在驾驶上的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和他们浓厚的驾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