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技术:智能出行+DM-i技术

汽车立体声
01-25

汽车立体声

越听越爽的汽车音频杂志

友情提示:如果你在听微信节目的过程中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等操作,播放中断,请不要惊慌,重新点击上方音频即可。

    1月20日,WEY品牌焕新暨全新车型全球首秀盛典正式在全网上演,全国超百家主流媒体参与全程报道,在全球用户和网友的共同见证下,WEY品牌以“新一代智能汽车”掀起了一场智能化变革。

    当晚,长城汽车技术副总裁 宋东先为用户带来了两套全新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柠檬混动DHT以及48V轻混。这两套动力系统分别通过搭载混动专用发动机、全新高效9DCT或混动变速器,来实现高集成、高效率、高性能的三大行业领先技术优势,实现“起步即混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五大零焦虑”的用车体验——舒适零焦虑、安全零焦虑、续航零焦虑、充电零焦虑、残值零焦虑,真正做到“鱼与熊掌可兼得”。

    作为本场发布会的压轴大戏,WEY品牌全新旗舰车型摩卡迎来全球首秀,摩卡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整体线条十分简洁。全新造型的大尺寸六角形几何中网,再之两侧狭长的家族式矩阵大灯组,让摩卡车型极具辨识度。

    车身侧面采用溜背式的设计理念,车辆从A柱的车顶线开始快速滑动,加之C柱铬角的位置,甚至还有一点轿跑车SUV的风格。隐藏式门把手在目前的燃油车上并不罕见,因为车身没有强健的腰线,所以为了避免单调,在车辆底部使用镀铬条进行了点缀,还可以选择安装彩色装饰条, 在车身尺寸方面,摩卡的长、宽、高分别为:4875/1960/1690mm,轴距达到2915mm,比现在的VV7大一圈。


    作为“新一代智能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型,摩卡拥有在智能架构水平、智能驾驶能力、私人管家服务、学习成长能力、硬核性能等维度的“五大行业领先”,其中包括全球首次量产全固态激光雷达、全球首搭高通8155芯片、率先量产车规级5G+V2X车载无线终端、电磁主动悬架、全球五星安全标准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也让摩卡具备了挺立智能汽车潮头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摩卡也是WEY品牌首款搭载48V轻混动力的车型,不仅配备了拥有“最强中国芯”之称的E20N2.0T发动机,还搭载了米勒循环、轻量化设计和全新优化燃烧系统等核心专利,能实现整车最低油耗的同时,还可大幅提升低扭动力响应,全球首款横置9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完成48V轻混动系统闭环,可做到80km/h挂入9挡,传动效率最高达97%,另外,行业首创的E-Creep纯电蠕行模式,还能兼顾经济型和起步平顺性。


    "咖啡智能"首次提出"双智融合"的研发理念,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合二为一,并首次提出"交互+AI+生态"智能化三大核心理念。并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咖啡智能系统的L3自动驾驶系统采用可拓展架构,并计划于明年开始不断迭代,未来可成长为L4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在智能座舱领域,智能座舱以多元化移动空间、"端云一体"计算平台、跨系统开放架构形成内核。围绕人、车、路、环境,"咖啡智能"可以提供车内360度加车外360度的720度感知,借助"端云一体"超远程感知技术,让摩卡融入智能城市公共交通中。


    既然说到了“咖啡” 智能化架构平台,长城汽车的另二张王牌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全新的柠檬、坦克两个车型平台,说到这两个平台,那还要从2014年的长城汽车销量说起。

    2014年,长城汽车SUV销量为51.94万辆,同比2013年的48.47万辆,上涨了24.4%。但轿车销量同比下滑55.7%,皮卡销量同比下滑6.7%。二者拖累了长城汽车2014年整体销量业绩,较之2013年整体销量下滑3.08%。


    2015年,长安汽车给了长城汽车诸多启示:长安汽车通过搭建“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其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模式,形成了较强的研发系统和匹配能力。这在长安汽车陆续推出的产品上都得以体现。

    长城汽车好像找到了技术提升与突破的出路:那就是唯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时代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哈弗要实现全球化梦想,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只有全球的技术,全球的人才,才能支撑全球的哈弗。


    2016年,长城汽车在日本成立了长城日本技研株式会社,这是长城汽车投入运营的第一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它将在汽车可靠性、燃油经济性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也是长城汽车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里程碑。


    同年,长城汽车在美国底特律的法明顿希尔斯兴建了一座研发中心,这将是哈弗在北美建立的首个研发中心。该中心未来的业务除了专注美国环境及安全法规,也还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


    2017年初,长城汽车在“2017哈弗SUV品牌盛典”上宣布:将投入300亿用于新能源及智能化等项目,力求在主动安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

    随后,长城汽车加快进度、加大投入,以电池材料为核心的韩国研发中心,以新能源控制器及自动驾驶软件开发为核心的印度研发中心,以新能源驱动电机、控制器产品为核心的奥地利研发中心,以新能源燃料电池为核心方向的德国研发中心相继成立。


    2019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长城汽车旗下四大零部件公司“诺博汽车” 、“蜂巢能源” 、“曼德电子” “蜂巢易创” 相继亮相,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一个历时5年,耗资200亿,关乎长城汽车未来10年的“护城河”建成,这条“护城河”具有深深的长城汽车烙印。在兼顾综合性造车,发挥平台拓展性强、标准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同时,还突出了长城汽车越野车制造商的专业性。


    总体来说,长城汽车在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一家国际化大企业的节奏,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全方位的产品布局。而支撑这些得以落地的,是长城汽车高效的运作机制和低成本的运行体系。个人觉得, 能早期预见危机并积极改变,努力学习对手的长处,长城汽车正在走出一条令人钦敬的道路。不过全球化是一场考验智慧的持久战,当然更需要决心和耐心,若无一番努力,哪得梅花扑面香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比亚迪,自入冬以来,人们对新能源电动车的关注和讨论非常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寒冬让北方的电动车续航里程打了折扣,有关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近日,比亚迪推出了一项新技术DM-i超级混动,一改之前以油为主的混动架构,反而是创新式的以电为主,大大削弱了发动机的存在感,为插混电机带来了更大的表现机会。据悉,该项技术是比亚迪十三年技术沉淀的硕果,由两千名工程师合力打造,在混动表现上十分强悍。那什么是DM-i混动系统?

    DM-i超级混动的核心部件包括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以及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组成,而且这些系统完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

    这款骁云-插混1.5L发动机可算大有乾坤。首先拥有热效率达到43%的热效率值,而且它还拥有15.5的超高压缩比,并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及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并针对高热效率目标优化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它将在DM-i超级混动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了这么多专业名词,大家可能还没太懂这些系统都是干什么用的,接下来我在一一和大家细说。

    43%热效率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热效率在37%之后,每提升1%都是非常艰难的,而丰田此前的最高纪录是42%,起步较晚的比亚迪能做到这个成绩已是相当不易了。而且,这款发动机也是世界上热效率最高的1.5L发动机。

    比亚迪为了提升做功行程将这款发动机的压缩比做到了15.5:1,这是什么概念呢?丰田的THS混动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压缩比是14:1,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发动机压缩比也只做到了15:1,为什么要提升压缩比?提高压缩比可以使汽油燃烧的更充分,动力更强劲,燃油经济性越高。不过,过高的压缩比会使气缸内温度过高,在火花塞点燃汽油之前使其先被压燃,从而产生爆震导致发动机抖动。

    阿特金森循环的特点是活塞的做功行程要比压缩行程长,汽油就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充分的燃烧。当然它也有缺点,就是低转速扭矩不足,不过对于一款只在高效率区间工作的发动机来说的话,这个缺点可以忽略了。

    另外,低温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就是通过废气稀释进气中的氧气含量,来降低燃烧温度,同时还采用分体冷却技术,分别给缸盖和缸体散热,避免爆震产生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专门为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打造的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通过刀片电池的灵活设计和更加扁平化的电池包设计理念。使整车设计不再受制于电池模组,可以进行更自由灵活的摆放,而且,DM-i超级混动系统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容量从8.3到21.5k/Wh不等,能实现50-120km纯电续航里程,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另外,每块"刀片电池"内,都包含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里都包含一个形状酷似饼干的极芯,整个刀片就是由多个极芯串联而成,因而散热性更佳,避免了电池发热引起的自燃现象,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行车安全。


简单给大家概括一下。

第一,比亚迪DM-i大部分时间是纯电行驶,发动机不参加驱动,而是为发电机供电。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增程车吗?其实也不完全一样,它的发动机必要时,还是可以直接参与驱动的。

第二,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情况的变化,随时切换串并联,也就是纯电行驶和混动行驶。所以,这套系统可以做到:

1. 电池为两个电机供电,电机提供驱动力;

2. 发动机带动一个电机发电给电池充电,另一部分电给另一个电机产生驱动力;

3. 发动机与两台电机同时输出动力,电池放电。


    总体来说,DM-i超级混动系统围绕着高效两个字,动力性能也超过传统的2.0T燃油机,称赞它为比亚迪的“杀手锏”绝不为过。编辑觉得这套超级混动系统将会下放到更加入门级的家用车型上,给更低价位的市场带来一次不小的冲击。这次尝试一旦成功,相信会改变合资企业在整个混动领域的布局。究竟会不会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想了解更多行业内容或嘉宾观点?

速速点击文章最上方的音频资讯吧猛戳它~

CoV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嘉宾观点不代表本节目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