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篇宝马X5路试笔记,二手豪车也敢玩(下篇)

爱车的诺诺 | 01-23

【路试篇】

书接上回~

原地撸了一圈,没戴手套和帽子,我已经冻成狗了,先开回家再说吧。(为了快点解冻,把毛巾放在中控台上暖和一下。)

为了记录我自己开的均速和油耗,我毅然决定把前任车主近10万km积累的数据给清掉了。

车后来我带娃去了两个地方参加兴趣课,还送诺嫂去某处买东西,一直都是比较堵的地面道路,车速起不来,均速也就15km/h,油耗高到20附近,完全不敢看。主要因为启停系统不工作,遇到红灯不会自动熄火,也可能是天气太冷了。我得多开一阵子,看看是不是蓄电池老化了,导致启停系统判定不符合激活条件。

整个周末开下来,驾驶感受的确不错,不像十几万km的样子,虽然右前减振有点渗油了,但没有松散的感觉,只是在某些大幅度起伏路面,前悬架下面有摩擦声,很像大众车系到了冬天那种平衡杆胶套硬化发出的摩擦声,也许也跟低温有关系,车子热了好像就没听到过了。另外,发动机、变速箱都很顺畅,驾驶感受总体来说和7万公里左右的感受差不多。

其实底盘系统的老化,和行驶的路面质量有强烈关系,动力总成的损耗又跟运转时长和负载大小有关系,刹车系统的磨损又跟使用刹车的频次和力度有关系,座椅的磨损则跟使用的爱惜程度和上下车的次数有关系,方向盘的磨损则跟打方向盘的次数和驾驶员手心爱不爱出汗有关系......似乎这些因素里,很少有跟里程直接相关的,所以我一直认为里程、年份,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间接的车况指标,一台车到底车况好不好,还是要拨开表象看本质的,所谓本质,就是驾驶感受和机电检查结果,这是直击二手车核心的指标。

借此文呼吁一下,行家买二手车,必须学会弱化里程、年份、价格、过户次数这些傻子都能看得见的参数,而那些直接的、不容易看见的信息往往更有决定意义,舍本逐末就容易中招(这台车如果里程被改到8万公里,你确定看得出来么?)。

对了,这台车的内饰是棕色和黑色搭配的,正好昨天出太阳,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纠正一下颜色哈。

后来回家后,我又发现了一些隐藏宝贝......

遗落在角落的小P孩玩具,带轮子的,这已经是第5个了......

于是我干脆把座椅底下彻底撸了一遍,好多地方吸尘器伸不进去,只能人工掏,耗时1小时!

终于,在第三天晚上,我家小区门口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它~熄~火~了~!仪表盘上的蓝色字符浮现眼前,我好兴奋!

整个周末都是拥堵路况驾驶,所以均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有了启停系统,平均油耗下降了4升,这玩意对市区用车还是很管用哈。后面正常上下班后,再跑几天看看可以刷到多少,可以接近前任车主的水平不。

今天终于有机会去公司了,顺便回车间检查一下,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整备,我觉得这个里程的宝马大概率还是该有些渗油点的,这玩意单靠开是感觉不出来的。


(阿龙师傅操刀这台车的车间检查,他正在检查火花塞)

最先被发现的渗油点:气门室盖垫渗漏,一圈都有了,上面覆盖了黑黑的油泥。

皮带看上去还很好,没有发现老化和裂纹。

机油散热器这里是渗漏高发区,但是这台车暂时还没有发现渗漏。

一个好消息,电池检查出来,内阻达标,容量接近100%,看来被我跑回血了!那么之前就是车主好长时间没有用车了,长期停放导致电瓶处于略微亏电的状态,所以我拿到车的前三天才会没有启停功能。这一定论让我立省两千多块!

这就是后备箱底板的拉手。两个零件通过两颗自攻螺丝钉在一起的,但是螺钉座被拉断了。得看看有没有办法粘上,如果师傅评估下来不好修复的话,就只能更换了。(这玩意儿得多少钱啊?会不会不单卖,必须跟整个底板一起卖?BMW有可能哦!)

(它们大致是这个关系配合固定在底板上的)

阿龙在检查备胎气压和胎纹,显然这个轮胎还是新的,上面写着“仅供临时使用”。

接下来就是万众期待的上架检查了,查裙底!

护板比较多,拆了好多块板子下来,其中还有一块板子是钢板,是为了增加副车架抗扭刚度的。

对,就是这块板子!上面的轻微油灰,说明机舱某处已经有少许油液滴落到护板上了,别害怕,2、3毫升渗漏润开后,就足以导致这么大面积的油灰了。

看到渗漏点了么?

站起来拍一张,右前半轴穿过发动机油底壳的那个轴颈处,有渗油,且有挂滴迹象,看样子这个渗漏已经发生挺长时间了,但看护板上的油泥,渗漏速度应该很慢。

上图另一个渗漏是发动机油底壳,这属于很轻微的早期渗漏,淡淡的油膜刚刚浸润附近的壳体,刚发生不久的年轻渗漏就是这个样子的。

换个角度看发动机油底壳渗漏,你看,只有后端(靠近变速箱)有渗漏,前端(靠近轮系)是没有的。

而刚才的气门室盖垫,四周都有渗漏且形成油泥了,说明已经渗漏很长时间了。

顺便检查一下发动机悬置,俗称机脚。看上去还是很好的,高度也正常,而且还是原车零件。

奇怪,我怎么开下来总觉得很想提前换掉它呢?难道是14万km这个参数在作梗?如果我是车主的话,就算我今天不换,今年也想把它换掉,换掉后平平顺顺再开十万km。

其实车上有很多零件都不是“到寿命”或“没到寿命”两个评语就可以准确描述的,我认为它们都有一个血条存在,比如一个机脚现在还有30%寿命,但性能已经开始发生可感知的劣化,且日后每年会消耗20%的寿命,一年半后将彻底烂掉,你怎么办?

方案1:减少开支,物尽其用,决定熬一年半后再换新,忍受期间的NVH性能恶化;

方案2:迟早都要换,那现在就换,反正我一台车也就开三年,我宁可未来三年都享受良好的NVH表现。

欢迎在评论区指点迷津。

右前减震器,中期渗漏,油液开始蔓过弹簧座的小孔。

传动轴缓冲器,良好,和驾驶体验相符!

这是后桥,毫无悬念可言!

轮胎胎纹还不少呢!这个必须物尽其用。

我还在拍照的工夫,阿龙师傅已经帮忙把底板擦干净了,赞一个!

而且是两面都擦干净了,你看,影子都可以照出来。

就在车子放下来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处就在面前却比较隐蔽的瑕疵,我开了这么多天,端详了这么多次,拍了这么多照片都没发现。你看到了么?你从前面的外观照上看出来了么?

(友情提示:二手车的瑕疵遍布,我们虽然有《瑕疵报告》,也难免有遗漏,只要你盯着车子看足够久、看足够细、和车子相处时间足够长,一定可以发现我们没有发现的瑕疵,这是正常情况。我们既然公开瑕疵,就不会有动机故意向您隐瞒瑕疵。买二手车必须接受瑕疵遗漏,特别在意瑕疵的,您只能买新车哈。)

OK,总体检查下来问题点不多,尤其要比我当初只听说里程数时的预期要少得多,接下来就是哪些要搞,哪些暂时不搞的划分了,质检工程师每天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给找到的问题点划分级别和确定整备方案。

售前必搞,搞了才好意思交付给客户使用,才算得上是诺诺自营车,但是不能太多,否则这台车利润就没有了;

客户选搞,不搞的话也不影响使用,只是或早或晚都要搞,不差钱就早点搞,省得折腾第二次;

就是不搞,花钱却不带来使用体验显著提升的,我们不建议客户浪费钱。

这三个级别其实是因各人接纳程度而异的,但质检工程师最终必须给出一个白纸黑字的修整清单,所以往往为此大伤脑筋,遇到某些争议问题还要开会讨论,这也是诺诺自营车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诺诺的《修整清单》不可否认地存在该车质检工程师的个人倾向,所以你如果比较懂车,或对二手车的问题接纳度在普通人之上,完全可以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得以我们的建议为准。

但是整备项目还没有确定,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想好——开下来觉得都不影响我来回通勤,但又总想搞点啥,不然没有成就感。所以我在这篇帖子末尾搞了个投票,邀请大家提提建议。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截胡,毕竟问题都在那里了,成本也不高,我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来直接做整备,然后交付使用,这样更加精准。

对了,再公布一下油耗,这两天一共路试了两百多公里,启停功能好使后,我重新清零了油耗表,可喜的是,我跑出了略低于前任车主的平均油耗,不过我的均速只有24km/h左右。这是我的上下班、业余活动的固定轨迹决定的均速,如果想继续超越,必须换种活法、提升均速了,或者等天气再暖和一些,发动机热损失减少。

BMW这款3.0T配合变速箱策略,经济性其实已经够给力了,想当年325i的自吸发动机,车还轻很多,也能轻轻松松跑出14、15的油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