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Prada Prada地流,奢侈品牌还要为流量明星付出多少?

明范儿
01-22


这两天,国内娱乐圈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个大瓜。郑爽再次凭借一己之力横扫微博热搜,更是让自己从此陷入一个永不翻身之地。至于这个瓜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吃得差不多,这里就不再赘述。而当这件事不断发酵的同时,Prada也顺带被拖下水。



就在郑爽的代孕弃养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Prada官方微博发出公告,宣布解除郑爽与Prada集团的所有合作关系。这也让郑爽以仅仅8天的记录,成为奢侈品牌在国内有史以来又“短命”的代言人。而碰巧的是,在两天前,Prada刚刚发布了与新任创意总监Raf Simons的首个男装系列。



在这短短两天时间内,Prada集团的股价经历了大幅动。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郑爽事件是造成股价波动的直接原因。但是,对于一个顶级奢侈品牌而言,至少在国内风评上已经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Prada现任的掌门人Miuccia Prada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无论在她早期的政治运动,还是设计作品上,都透露着对独立女性的尊重与崇拜,更是让Prada成为被知识分子所推崇的Intelligent Fashion代表。反观郑爽作为品牌代言人的所做作为,无疑与品牌所倡导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


Miuccia Prada


当流量明星遇上奢侈品牌,本应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明星为品牌获取曝光与流量,而奢侈品牌又能为明星在话语权上背书。但是,当流量至上,无视品牌与代言人之间的理念契合时,类似郑爽与Prada这样的“打脸代言”就似乎难以避免。



2017年,法国著名奢侈品牌Dior宣布Angelababy成为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大使,之后赵丽颖又走马上任成为继Angelababy之后的另一位女性形象大使。在奢侈品牌尝到流量明星带来的甜头后,其他奢侈品牌纷纷效仿,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供”大使开始遍地开花。品牌大使被“分发”完,明星们就开始以“代言人”的身份攻陷奢侈品行业。先有吴亦凡代言Louis Vuitton、张艺兴牵手Valentino,再有蔡徐坤结缘Prada、鹿晗代言Gucci这样令业界咋舌的商业操作。



但是,当时间回到十年前时,奢侈品牌对于明星的选择反而尤为谨慎与保守。像梅艳芳、张曼玉、梁朝伟这些有形象、有作品的巨星,尽管一直以来与奢侈品牌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名正言顺的品牌身份。而其中归根到底的原因,都是如今国内粉丝经济的催生与奢侈品牌的消费主力军在发生变化。


为爱马仕走秀的张曼玉

身穿Dior高级定制的梅艳芳


流量明星牵手奢侈品牌,除了能为品牌带来极高的曝光量,这些巨头们自然也看到了中国独有的“粉丝经济”。所谓粉丝经济,就是追星者心甘情愿地为偶像的代言所买单。据了解,在蔡徐坤代言Prada后,不少粉丝在社交平台上直接晒出刚购买的Prada单品为偶像的代言所买单。



奢侈品牌早前对选择明星为代言人较为谨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追星族与奢侈品消费者两者之间并没有重合。但随着千禧一代的消费力越发惊人,品牌开始对粉丝的购买力重新审视,并开始向“粉丝经济”低头。


Angelababy与Dior


然而,当依靠品牌文化、历史工艺等产生溢价空间的奢侈品牌走上流量至上的道路,无疑是陷入品牌价值不可逆的稀释过程。同时,当单一的代言人风评受影响,对于品牌的打击都是致命的。于是,品牌大使、品牌挚友这些头衔,与明星保持距离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更多元对象的合作,以削弱品牌形象和艺人形象之间的绑定关系。


Valentino大中华区代言人张艺兴


以Prada为例,其名人合作对象广泛,包括多位知名导演、模特以及公益环保人士,其中包括奥斯卡奖得主佩德罗.阿莫多瓦、著名演员杰西卡.查斯坦、格莱美奖得主弗兰克.奥申以及超模娜奥米.坎贝尔等。

阿莫多瓦与杰西卡·查斯坦出演的Prada广告大片


此外,Prada亦会通过不定期的文化项目来巩固品牌带有审慎靠趣味的知识分子形象。在疫情期间,普拉达便发起“Possible Conversation可能的对话”活动,邀请时尚编辑、策展人、体育明星等多位不同领域人士就当下社会特定议题进行对谈。



同时,随着Prada基金会的建立,使其在艺术圈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更让品牌能往更多元、也更深度的方向发展。在过去几年里,Prada频繁地赞助或举办各类艺术展,这类展览的流量不依赖明星引导,更多靠参观者与艺术业内的口碑来获得。其中,位于上海的荣宅,无疑是最典型的例子。如今,荣宅已经成为Prada在国内的文化艺术输出地。


Prada基金会

Prada荣宅


当我们回到奢侈品牌与明星代言的这个命题上,会发现其本质依然是品牌对于资本的一场博弈。对于现在的奢侈品牌而言,他们普遍生存在一种害怕错过最佳时机,更害怕错过千禧一代消费群体的焦虑。千禧一代正逐渐成为新的奢侈品消费主力军,如果奢侈品牌现在忽视这一人群的存在,将来也很难再引起该人群关注,进而错失市场甚至被边缘化。



要知道,如今的奢侈品市场与50年前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品牌文化被榨干,当工艺成本逐渐透明化、当稀缺性成为无稽之谈,品牌赖以生存的唯有是对消费者的追逐,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符号化的巩固。在这个层面来看,流量明星与奢侈品牌其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微博 明范儿MF  |  微信 mingshuo-media

转载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 13760638845 丨QQ 290212929

 邮箱 gdcaokun@163.com